浙江农业科学 ›› 2021, Vol. 62 ›› Issue (12): 2487-2489.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93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种红火蚁饲养装置及其安全性评价

丁浩毅1,2(), 刘丽华3, 朱明义4, 张莉莉5, 李宇婕3, 柳跃泽2, 钱诚2, 黄俊2,*()   

  1. 1.浙江农林大学 现代农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
    3.景宁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丽水 323599
    4.洞头区农业农村局,浙江 温州 325799
    5.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 收稿日期:2021-10-18 出版日期:2021-12-11 发布日期:2021-12-10
  • 通讯作者: 黄俊
  • 作者简介:黄俊(1981—),男,浙江文成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外来有害生物控制,E-mail: junhuang1981@126.com
    丁浩毅(1997—),男,江苏溧阳人,硕士,从事经济作物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工作,E-mail: dhy970827@163.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LGN21C140005);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CTZB-F170623LWZ-SNY1-34);丽水市2021年度农业丰收计划;温州市农业丰收计划(FSJH2020021);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201203B161)

  • Received:2021-10-18 Online:2021-12-11 Published:2021-12-10

摘要:

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入侵我国大陆已有17 a的历史,在红火蚁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监测、检测、检疫、应急灭除与控制关键技术等方面均有研究;然而,红火蚁的扩散势头未被遏制,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本文介绍一种红火蚁饲养装置,该装置是由亚力克柱形桶、特氟隆涂层、水槽、橡胶塞、装置架、车轮等主要零部件组装而成,通过使用透明的亚力克柱形桶以利于研究者观察红火蚁的生存情况和行为特征,同时,利用特氟隆涂层和水槽防止红火蚁逃逸。本装置不仅能保证红火蚁生存和稳定繁殖,而且能确保饲养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开展红火蚁相关研究提供材料保障。

关键词: 红火蚁, 昆虫饲养, 逃逸, 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