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学新, 刘银泉, 任顺祥, 等. 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51(1): 1-12.
											 											 | 
										
																													
																						| [2] | 
																						 
											  李姝, 王杰, 黄宁兴, 等. 捕食性天敌储蓄植物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9): 3975-3987.
											 											 | 
										
																													
																						| [3] | 
																						 
											  BLAAUW B R, ISAACS R. Larger wild flower plantings increase natural enemy density,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sentinel prey, without increasing herbivore density[J]. Ecological Entomology, 2012, 37(5): 386-394.
											 											 | 
										
																													
																						| [4] | 
																						 
											  朱平阳. 显花植物对稻飞虱卵期主要天敌的生态功能[D].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 
										
																													
																						| [5] | 
																						 
											  刘奇志, 张丽娟, 杜小引, 等. 梨园地被植物与天敌的种类及其数量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2): 209-215.
											 											 | 
										
																													
																						| [6] | 
																						 
											  董民, 李志朋, 张顶武, 等. 间作夏至草对有机桃园三种蚜虫的防效[J]. 北方园艺, 2011(14): 139-140.
											 											 | 
										
																													
																						| [7] | 
																						 
											  穆宝锋, 董兆克, 刘士峰, 等. 4种庇护植物对苹果园梨小食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 34(1): 39-44.
											 											 | 
										
																													
																						| [8] | 
																						 
											  李晓龙, 窦云萍, 马丁, 等. 宁夏地区果园生草对土壤温、湿度及天敌数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0(4): 93-101.
											 											 | 
										
																													
																						| [9] | 
																						 
											  王淑会, 杨琼, 张文慧, 等. 生草苹果园绣线菊蚜及其天敌发生规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0): 2945-2948.
											 											 | 
										
																													
																						| [10] | 
																						 
											  李建瑛, 陈鹏, 孙冰, 等. 人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对梨园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9): 124-127.
											 											 | 
										
																													
																						| [11] | 
																						 
											  胡桂萍, 叶川, 曹红妹, 等. 茶园三种间作模式对小贯小绿叶蝉及其天敌功能团群落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6): 1770-1776.
											 											 | 
										
																													
																						| [12] | 
																						 
											  费晓东, 李川, 张青文, 等. 油菜-小麦邻作模式对麦蚜主要天敌种群动态以及小麦生产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11, 37(6): 186-190.
											 											 | 
										
																													
																						| [13] | 
																						 
											  费晓东, 李川, 张青文, 等. 油菜-小麦邻作与小麦单作对小麦田节肢动物功能团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12, 38(1): 44-49.
											 											 | 
										
																													
																						| [14] | 
																						 
											  王伟, 姚举, 李号宾, 等. 棉田周缘种植不同品种油菜诱集带增益控害效果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 2011, 37(3): 142-145.
											 											 | 
										
																													
																						| [15] | 
																						 
											  LU Z X, ZHU P Y, GURR G M, et al. Rice pest management b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 pioneering attempt in China[M].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5.
											 											 | 
										
																													
																						| [16] | 
																						 
											  ZHU P Y, LU Z X, HEONG K, et al. Selection of nectar plants for use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o promote biological control of rice pests by the predatory bug,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Heteroptera: Miridae)[J]. PLoS One, 2014, 9(9): e108669.
											 											 | 
										
																													
																						| [17] | 
																						 
											  ZHU P Y, WANG G W, ZHENG X S, et al. Selective enhancement of parasitoids of rice Lepidoptera pests by sesame (Sesamum indicum) flowers[J]. BioControl, 2015, 60(2): 157-167.
											 											 | 
										
																													
																						| [18] | 
																						 
											  蔡志平. 三种功能植物对苹果园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调控作用[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20.
											 											 | 
										
																													
																						| [19] | 
																						 
											  王建红, 李广, 仇兰芬, 等. 天敌昆虫成虫补充营养地被植物研究[J]. 北京园林, 2019, 35(1): 42-49.
											 											 | 
										
																													
																						| [20] | 
																						 
											  朱平阳, 高慧颖, 张发成, 等. 探索促进寄生蜂生殖力的蜜源植物共性特征[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37(5): 892-903.
											 											 | 
										
																													
																						| [21] | 
																						 
											  孔凡来, 张硕, 迟宝杰, 等. 多蜜源植物组合生草模式对果园天敌的繁育作用[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7): 105-112.
											 											 | 
										
																													
																						| [22] | 
																						 
											  孔凡来, 张硕, 迟宝杰, 等. 多蜜源植物组合生草模式对苹果园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6): 99-103.
											 											 | 
										
																													
																						| [23] | 
																						 
											  赵丹. 春季蜜源植物对黏虫蛾吸引及营养效应的初步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 
										
																													
																						| [24] | 
																						 
											  余洋. 蜜源植物气味与花蜜黏度对黏虫蛾影响的初步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 
										
																													
																						| [25] | 
																						 
											  郭培, 王高平, 金利杰, 等. 黏虫夏季补充营养蜜源植物种类初步研究[J]. 华中昆虫研究, 2017(1): 242.
											 											 | 
										
																													
																						| [26] | 
																						 
											  王高平. 主要农业害虫迁飞致灾机制及防控对策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