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婷婷, 高吉良, 陆丹, 等. 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12): 2045-2047. [2] 胡选祥, 赵帅锋, 严百元, 等. 嘧菌环胺在草莓上的残留降解行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4):113-116. [3] 杨肖芳, 童英富, 苗立祥, 等. 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3): 367-369. [4] 尹大芳. 浙江省草莓灰霉病抗药性检测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5. [5] 洪海林, 李国庆, 沈成艳, 等. 不同栽培方式下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动态[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13): 3359-3363. [6] 肖长坤, 高苇, 夏冰, 等. 设施栽培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 32(9): 24-26. [7] 高翠珠, 杨红玲, 黄夏宇骐, 等. 湖北省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9): 1617-1623. [8] 王华弟. 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10-156. [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1-133. [10] 戴德江, 沈瑶, 丁佩, 等. 浙江省特色作物农药登记现状与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3): 299-302. [11] 谢学文, 肖长坤, 郑书恒, 等. 草莓灰霉病新症状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 中国蔬菜, 2012(17): 25-26. [12] 王凌宇, 廖晓兰, 张亚. 草莓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5 (6): 142-144. [13] 张颂函, 陈秀, 赵莉, 等. 6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J]. 世界农药, 2015, 37(5): 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