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9, Vol. 60 ›› Issue (3): 377-379.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0309

• 粮食作物 •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省2013—2018年审定的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分析

王玲燕, 黄金华*, 张素平, 马海涛, 朱红彩, 窦士树, 闫春霞   

  1. 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新乡 453000
  • 收稿日期:2019-01-18 出版日期:2019-03-11
  • 通讯作者: 黄金华(1976—),男,河南焦作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从事农作物示范与推广工作,E-mail: xxxnykzps@126.com
  • 作者简介:王玲燕(1980—),女,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作物示范与推广工作,E-mail:xxnkywly@126.com。

  • Received:2019-01-18 Online:2019-03-11

摘要: 对2013—2018年河南省审定的33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三要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且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近期河南省弱春性小麦的选育应在保证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

关键词: 弱春性小麦, 产量构成要素, 河南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