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笑笑, 代克松, 李君, 汪诗凯, 徐明旺, 王琳. 3种集虫装置对斜纹夜蛾诱捕器效果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9): 1821-1823. |
[2] |
王丽坤, 黄俊, 章金明, 李晓维, 张治军, HAFEEZ Muhammad, 吕要斌. 扶桑绵粉蚧性信息素重要中间体的合成工艺[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 100-103. |
[3] |
张唯伟, 叶建人, 金磊, 刘亚慧, 朱国念, 张传清. 性信息素诱芯设置密度对稻田二化螟防效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1): 1973-1977. |
[4] |
房明华, 洪文英, 吴燕君, 邓建宇, 沃林峰, 刘涛. 性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应用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0): 1770-1773. |
[5] |
何天骏, 陈利民, 吴全聪, 马瑞芳. 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2): 2194-2195. |
[6] |
刘金利, 于丽辰, 崔丽贤, 乔广玉, 许长新, 贺丽敏, 焦蕊, 李立涛, 张琳琳. 梨小食心虫对梨不同品种的寄主选择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2): 267-268. |
[7] |
叶春福, 蓝建军, 李阳, 田俊策, 吕仲贤, 郑许松. 诱捕器设置高度和密度对稻纵卷叶螟诱捕效果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0): 1725-1726. |
[8] |
王笑1,王剑1,郑梦飞2,赵丽稳3,许燎原3,曾娟4,杜永均5. 新型飞蛾诱捕器预测预报稻纵卷叶螟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7): 996-. |
[9] |
柴伟纲,谌江华,孙梅梅,王丽丽. 不同性诱剂和诱捕器对大豆豆荚螟的诱捕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7): 1063-. |
[10] |
陈永全;盛保龙. 浙北地区大棚芦笋主要害虫性诱剂防治试验[J]. , 2014, 1(5): 0-710. |
[11] |
沈舟兵,周义昌,郭建平,江鸿飞. 性诱剂对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效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12): 1818-. |
[12] |
朱平阳;盛仙俏;冯凤;李月红;陈桂华. 应用性信息素诱集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J]. , 2013, 1(7): 0-826. |
[13] |
陈宏明;蒋晔;周丁国;胡成强;李灿;黄求应;林云晶. 象山县梨小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J]. , 2013, 1(6): 0-712. |
[14] |
章金明;吕要斌;林文彩;张蓬军;黄芳;郦卫弟;贝亚维;张治军. 诱捕器形状对小菜蛾性诱剂诱捕效能的影响[J]. , 2012, 1(7): 0-1007. |
[15] |
黄玉清;田厚军;陈艺欣. 诱捕器改进后对橘小实蝇诱集效果的影响[J]. , 2011, 1(6): 0-1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