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1, 62 (9):  0-0. 
    摘要 ( 940 )   PDF(6946KB) ( 7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新时期浙江“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与优化路径
    苗苗, 迮寒露, 吴永华
    2021, 62 (9):  1675-16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1
    摘要 ( 1575 )   HTML ( 1681918067 )   PDF(1119KB) ( 963 )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鲜食玉米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婧, 张慧, 厉宝仙
    2021, 62 (9):  1679-16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2
    摘要 ( 1569 )   HTML ( 1518338307 )   PDF(1104KB) ( 1062 )  

    分析浙江鲜食玉米的生产现状及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即强化鲜食玉米高新技术研发,做好科技支撑;促进鲜食玉米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做好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生产加工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不同治理措施在绍兴受镉污染水稻田的应用效果
    徐嘉礼, 罗春晖, 吴海波, 姜坤, 郑彬
    2021, 62 (9):  1682-16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3
    摘要 ( 1490 )   HTML ( 2065694788 )   PDF(1197KB) ( 1056 )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绍兴目前耕地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农田土壤重金属Cd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选择绍兴市典型Cd污染水稻田,采用品种调整、原位钝化、优化施肥与叶面调控4项治理措施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对治理后土壤中Cd的有效态含量和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综合评价治理效果,筛选适宜绍兴市Cd污染水田的治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4项措施均可使水稻籽粒中Cd含量符合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限量要求,耕地安全利用率均可达100%,原位钝化、优化施肥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其中原位钝化效果最好,最大降幅约55%。4项措施均可在本地区中轻度Cd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治理中选择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王伟彪, 伍少福
    2021, 62 (9):  1686-16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4
    摘要 ( 1614 )   HTML ( 1472200789 )   PDF(1104KB) ( 1034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简化施肥技术利用缓释肥能够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5.0%~7.9%。一次基施缓释肥+一次尿素追施处理增产效果大于一次基施缓释肥和尿素处理,在减量10%的条件下仍表现较好。缓释肥还能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其氮肥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肥料,并有助于水稻吸收的氮向籽粒转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水稻品种耐迟播性研究
    李燕, 施俊生, 俞琦英
    2021, 62 (9):  1689-16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5
    摘要 ( 1598 )   HTML ( 2080899158 )   PDF(1543KB) ( 1031 )  

    为研究浙江省水稻品种的耐迟播性,为救灾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秀水519、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甬优4550、浙粳152、浙粳96为材料,研究这些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和生育特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产量均随播种期推迟而下降,综合来看,秀水519、甬优4550、甬优1540的耐迟播性和丰产性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合稻鱼共生直播栽培水稻品种筛选
    叶龙荣
    2021, 62 (9):  1694-16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6
    摘要 ( 1556 )   HTML ( 1073742609 )   PDF(1103KB) ( 1011 )  

    为筛选出适合顺昌县稻鱼共生直播栽培的优质稻品种,引进野香优699、野香优744、野香优967、闽糯6优6号、荃优212、美香占2号、紫两优737 7个优质稻品种开展稻鱼共生直播试验,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产值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美香占2号、野香优699、紫两优737、闽糯6优6号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好,符合稻鱼直播栽培要求,尤其是野香优699产量高、米质优,适宜在顺昌县推广;高档常规稻美香占2号产量中等,但植株矮、抗倒性好、米质优,稻鱼栽培的稻米售价比杂交稻高50%,适宜作高档优质稻开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播期及移栽密度对杂交籼稻荃早优丝苗产量的影响
    王哉, 漆慧娟, 蒋英健, 黄丛林, 冯春梅
    2021, 62 (9):  1697-16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7
    摘要 ( 1865 )   HTML ( 1610613230 )   PDF(1089KB) ( 1040 )  

    试验研究在台州地区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籼稻荃早优丝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荃早优丝苗的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下旬,适宜移栽密度为22.50万~30.00万丛·h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拔节孕穗期渍水及补肥措施对小麦淮麦28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张鹏, 王静静, 孙善国, 唐小洁, 李东升, 杜洪艳
    2021, 62 (9):  1699-17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8
    摘要 ( 1394 )   HTML ( 1677721674 )   PDF(2749KB) ( 944 )  

    研究拔节孕穗期不同渍水时间及渍后不同补肥措施对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小麦渍水时间越长则减产越多,渍水5 d处理较对照减产20.1%;渍水后补肥有补救效果,且补肥量越大效果越好,渍水1 d不补肥的667 m2产量为520 kg,与对照无差异。小麦拔节孕穗期渍水对花前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补肥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渍水时间延长,干物质积累会减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溶硅钾肥在水稻浙优18上的应用效果
    李建强, 费冰雁, 赵川, 朱春弟, 董妹勤
    2021, 62 (9):  1703-17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09
    摘要 ( 1604 )   HTML ( 1073742436 )   PDF(1089KB) ( 960 )  

    通过不同剂量水溶硅钾肥对水稻进行叶面喷施,探究其对水稻产量与抗倒伏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喷施硅钾肥后的各处理对水稻产量与抗倒伏性都有明显提升,667 m2喷施水溶硅钾肥100 mL的效果最好,产量为738 kg,比不喷施增产7.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拔对陇藜1号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范道付, 何勇清, 陈奕浪, 吴应齐, 姚理武, 余久华, 陈吴伟
    2021, 62 (9):  1705-17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0
    摘要 ( 1378 )   HTML ( 1610612797 )   PDF(1143KB) ( 999 )  

    以藜麦陇藜1号为试材,观测不同海拔藜麦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抗倒伏性、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藜麦生育期缩短,株型矮化,抗倒伏性与产量呈提高之趋势。在浙西南地区,陇藜1号及农艺性状相近的藜麦品种宜选择中山地区种植,可达趋利避害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氮量对连作晚稻嘉丰优2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张翯, 王蓉, 金成兵
    2021, 62 (9):  1707-17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1
    摘要 ( 1550 )   HTML ( 1610612806 )   PDF(1150KB) ( 933 )  

    为探寻优质稻嘉丰优2号在金华地区连作晚稻种植的适宜施氮量,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30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随施氮量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适施氮量为210 kg·hm-2;在此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9 405.32 kg·h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插稻营养土培肥技术的效果初探
    时佩佩, 彭秀荣, 孙凯文
    2021, 62 (9):  1710-17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2
    摘要 ( 1516 )   HTML ( 1610621112 )   PDF(1121KB) ( 914 )  

    通过大田土培肥的时间和用量试验,明确最佳培肥时间和肥料用量,提高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培肥的时间和比例对秧苗及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培肥35 d、磷二胺与土的质量比为0.5%时,较有利于秧苗期干物质的增加;培肥30 d、磷二胺与土的质量比为1.5%时,群体于抽穗期积累干物质较多,形成具有强抗倒力和巨量安全库容的高光效群体,较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河谷平原水田植茶酸化对耕层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阮弋飞, 汪天娜, 章明奎
    2021, 62 (9):  1713-17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3
    摘要 ( 1058 )   HTML ( 1073741888 )   PDF(1126KB) ( 831 )  

    为了解“非粮化”利用对水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河谷平原选择代表性植茶水田,按土壤酸碱度(pH)把土壤分5.5~6.5、4.5~<5.5和<4.5等3组,统计分析水田植茶酸化对耕作层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硅、有效硼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效铁、有效锰呈增加趋势,有效锌和有效铜随酸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pH<4.5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略高于pH 5.5~6.5和4.5~<5.5的土壤。pH 5.5~6.5与pH 4.5~<5.5的土壤之间酶活性差异较小,但当pH<4.5时,土壤酶活性明显下降。土壤酸化还轻微降低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机替代的茶园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分析
    吕健飞, 王建华, 俞巧钢, 马军伟, 林辉, 叶静, 王强, 孙万春
    2021, 62 (9):  1716-17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4
    摘要 ( 1561 )   HTML ( 1342185532 )   PDF(1710KB) ( 997 )  

    分析、评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对茶园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武义县茶园有机替代示范区采集51个有机肥和3个沼液施用监测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肥力指标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酸化仍比较严重。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NY/T 853—2004标准。武义县有机替代示范区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应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酸碱度,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养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语义分割的棉花垄间实时道路识别
    朱逸航, 张延宁, 张小敏, 林洋洋, 耿金凤, 应义斌, 饶秀勤
    2021, 62 (9):  1721-17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5
    摘要 ( 954 )   HTML ( 6 )   PDF(2913KB) ( 718 )  

    为解决棉花垄间道路识别准确性和实时性差的问题,建立用于棉花垄间道路实时识别的Quarter-Unet模型,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FCN和Unet对棉花垄间道路识别的适应性,选择适应性更好的Unet模型,对其VGG16主干进行剪枝,得到Half-Unet和Quarter-Unet,采用640幅图像组成的训练集和160幅图像组成的验证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Unet模型相比,在识别的MIoU基本不变的情况下,Quarter-Unet的内存占用量降至19.5%,而处理速度提高至155%,为后续研发棉花田间智能农机导航设备提供了技术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叶面喷硒对铁皮石斛富硒及品质的影响
    许寿增, 徐立军, 汤斌, 尹微, 谢伟, 吴钫杰, 倪善林, 石一珺, 郑冰冰, 陆中华
    2021, 62 (9):  1726-17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6
    摘要 ( 1337 )   HTML ( 1073741889 )   PDF(1113KB) ( 1035 )  

    以温州雁荡山红杆种铁皮石斛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富硒增产剂对铁皮石斛富硒能力、生长状况和鲜条多糖、浸出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富硒增产剂各处理均明显提高铁皮石斛鲜条硒和多糖含量,但一定程度降低铁皮石斛浸出物含量。同时,随着富硒增产剂喷药浓度提高和次数增加,铁皮石斛叶片褪色转色速度加快加重,落叶情况加重,开花数量减少,花朵明显变小。铁皮石斛适宜喷施富硒增产剂750 g·hm-2 2次,或1 500 g·hm-2 1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萝卜品种圆都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瑞琦, 赵道松
    2021, 62 (9):  1729-17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7
    摘要 ( 2273 )   HTML ( 1610625243 )   PDF(1100KB) ( 1036 )  

    圆都1号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不亲和系V01A107238为母本、自交系2348M832为父本育成的萝卜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叶丛半直立,叶色深绿色,叶片裂刻中等;肉质根呈椭圆形,根长14.3 cm、根粗7.7 cm、根重560 g;皮色白色,肉色半透明白色,肉质甜脆爽口;不易糠心;夏秋季播种至采收60 d左右。该品种在浙江省适宜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直播栽培,株距18 cm左右,行距40 cm左右,播种密度约90万穴·hm-2。肉质根生长盛期必须充分供应水分,雨季需注意排水。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菜青虫、跳甲、蚜虫、霜霉病等病虫害。夏秋季播种后约60 d、单个萝卜肉质根重500 g左右即可采收,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基肥对平遥岳壁山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学府, 靳宁, 刘霞, 董光华, 程永刚
    2021, 62 (9):  1732-17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8
    摘要 ( 1251 )   HTML ( 1073742281 )   PDF(1157KB) ( 937 )  

    为测得煤基肥在平遥岳壁山药种植中的最佳使用量配比,以平遥岳壁山药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配比煤基肥对山药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4个梯度处理(对照为只施基肥,处理1为基肥+4 000 kg·hm-2风化煤,处理2为基肥+8 000 kg·hm-2风化煤,处理3为基肥+12 000 kg·hm-2风化煤)。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处理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山药产量和品质,其中处理2施用8 000 kg·hm-2风化煤+基肥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煤基肥配比与山药块茎的平均质量、折合产量以及淀粉、VB1、VB2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山药的平均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山药块茎的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煤基肥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研究提出7 800~8 750 kg·hm-2的风化煤+基肥能够更好起到提升山药品质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功能型混合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侯栋, 蒯佳琳, 岳宏忠, 李亚莉, 张东琴, 姚拓
    2021, 62 (9):  1736-17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19
    摘要 ( 2069 )   HTML ( 1610612937 )   PDF(1576KB) ( 897 )  

    利用功能型混合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探究其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辣椒生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剂、化肥配施情况下,辣椒植株长势、产量较施用全量化肥无显著差异,辣椒单果重随着菌剂、化肥用量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辣椒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全量化肥增加。综合考虑辣椒植株长势、辣椒果实产量及品质构成等因素,本试验条件下最适配施方式为每667 m2施用蔬菜硫基长效肥64 kg、微生物菌剂8 kg,此方式可以作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辣椒化肥减量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青菜潮汐式穴盘栽培营养液配方及基质筛选试验
    朱强, 田丹青, 葛亚英, 潘刚敏, 谢卢鹏
    2021, 62 (9):  1740-17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0
    摘要 ( 1031 )   HTML ( 900 )   PDF(1503KB) ( 783 )  

    为探寻小青菜阳台栽培的适宜模式,采用潮汐式灌溉床架和穴盘栽培,研究4种无土栽培专用营养液配方和3种栽培基质对小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配方以日本园试通用配方表现最佳,地上部鲜重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液,抗坏血酸和NO3-N含量等品质指标也处于前列;栽培基质以国产爱家基质块表现最好,地上部鲜重和NO3-N含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两者,且价格低廉;最佳营养液和栽培基质组合使得小青菜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绝大部分组合。因此,国产爱家基质块和日本园试通用营养液配方及其组合适于小青菜潮汐式穴盘栽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咸水灌溉下日光温室砂质土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郑剑超, 陈烨华
    2021, 62 (9):  1744-17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1
    摘要 ( 1193 )   HTML ( 1612709976 )   PDF(1105KB) ( 794 )  

    为筛选微咸水灌溉下砂质土设施温室番茄适宜品种低,以当地常规番茄种植品种金鹏10号为对照,开展微咸水灌溉下设施温室砂质土栽培番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高以对照最高,茎粗和叶片数均以金鹏M6088最大,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以丹霞最高,单株结果数以沈048和丹霞较高,单果重以金鹏10号和1704凯特较高;最终产量以1704凯特、哈特斯顿和丹霞较高,667 m2产量为7 656、7 066和6 986 kg,分别比对照高28.2%、18.3%和17.0%。综上分析,1704凯特番茄表现较优,适合在微咸水灌溉下砂质土设施温室中示范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秸秆还田对茄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菁, 王德全
    2021, 62 (9):  1746-17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2
    摘要 ( 1093 )   HTML ( 1073742543 )   PDF(1126KB) ( 852 )  

    研究温棚中不同秸秆还田对茄子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混处理对茄子农艺性状促进作用明显,尤其在茄子生长的中后期。相比对照,栽后50和75 d茄子的株高、主干高和茎粗分别增加19.6%、23.0%、6.7%和8.8%、3.8%、9.5%,茄子叶片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片数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3.3%、6.0%、18.0%、6.2%和5.3%、2.2%、6.4%、18.4%;西红柿残秧、植混和菌混还田处理茄子果长、果径、单株果数和单果重高于对照处理,其中西红柿残秧还田处理效果最好,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5.3%、21.6%、10.0%和21.9%,除单株果实数,其余指标均达显著差异水平。总之,秸秆还田应与废弃菌渣、锯末等混合利用,加速秸秆的分解,快速释放养分,能及时补充作物前期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改善作物农艺性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费菜组织培养体系的探讨
    谢久凤, 张寒蕾, 闫睢豪, 郭阳阳, 杨亚昕, 李海霞
    2021, 62 (9):  1750-17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3
    摘要 ( 875 )   HTML ( 3 )   PDF(3616KB) ( 840 )  

    研究不同浓度6-BA和NAA对费菜嫩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丛生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6 mg·L-1,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幼苗移栽到经灭菌处理的等体积混合的草炭土、蛭石、珍珠岩基质中,成活率为9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张维玲, 张硕, 葛芙蓉, 徐静高, 汪峰
    2021, 62 (9):  1753-17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4
    摘要 ( 991 )   HTML ( 3 )   PDF(1126KB) ( 782 )  

    进行了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干稻草+35%牛粪+5%其他(过磷酸钙1%、石膏粉1%、生石灰2%、尿素0.5%、轻质碳酸钙0.5%)基料配方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343.1%。牛粪比例过高会增加黏性,透气性变差,从而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及产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在柚生产中的应用
    刘冬峰, 宋洋, 李发勇, 郭秀珠, 胡丹, 林绍生, 黄文斌
    2021, 62 (9):  1756-17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5
    摘要 ( 766 )   HTML ( 1 )   PDF(1103KB) ( 699 )  

    以早香柚和麻步文旦为材料,比较毛笔点授、花粉液体喷授和干粉喷授3种人工辅助授粉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在2个受试品种中,毛笔点授和干粉喷授的坐果率、果实种子数和果实内裂率均无显著差异;在麻步文旦授粉试验中,相比毛笔点授,液体喷授的果实种子数显著降低,果实内裂率显著增加。为减少干粉喷授时的花粉用量,进一步比较2种花粉稀释剂的应用效果,发现以花药壳粉碎物为稀释剂时授粉效果较好,坐果率、果实种子数和果实内裂率与毛笔点授和纯花粉干粉喷授比较无显著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椰菜长胜90天氮磷钾肥料效应及优化施肥试验
    张佳佳, 张剑, 杨剑, 黄祥玉
    2021, 62 (9):  1758-17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6
    摘要 ( 801 )   HTML ( 3 )   PDF(1122KB) ( 672 )  

    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花椰菜长胜90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州市龙湾地区,施肥能够促进花椰菜的生长,但施肥过量时,花椰菜株高和叶片的长势会受到抑制。施肥能极显著增加花椰菜产量。花椰菜对钾元素不敏感,增施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氮、磷元素较为敏感,增施氮、磷肥可显著增加产量,但施用超过一定量时,产量会随之下降。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花椰菜长胜90天每667 m2推荐施肥量为氮肥18~22 kg,磷肥12~14 kg,不施钾肥,目标产量为1 400 kg左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椒品种初照人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刘惠娟, 吴保良
    2021, 62 (9):  1761-17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7
    摘要 ( 997 )   HTML ( 29 )   PDF(1104KB) ( 888 )  

    初照人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HFYX-S-40-4-1-7-2-S和QX-S-77-2-2-10-2-S为亲本育成的辣椒杂交品种。该品种春季栽培,播种至始花期约125 d,至青熟果采收140 d左右;生长势旺盛,分枝性强,连续坐果性好;果实呈细羊角形,青熟果绿色、皮薄,口感脆糯,风味微辣;对病毒病表现为中抗水平;适宜浙江地区春、秋季大棚栽培,一般产量约37.8 t·hm-2。春季栽培于10月10日至11月20日播种;秋季栽培于7月1日至7月30日播种。定植前施足底肥,种植密度3万株·hm-2为宜;移栽缓苗后应摘除门椒以下部位侧芽,采收期每采收1次追施三元复合肥150 kg·hm-2;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重点防治炭疽病、病毒病、蚜虫、蓟马、烟青虫等。初照人可多次采收,一般第一朵花开花15 d左右即可采收第一批果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薹次数对油蔬兼用型油菜德恒油900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昌斌, 邓武明, 杨玉恒, 余青青, 宋稀, 代兵兵
    2021, 62 (9):  1764-17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8
    摘要 ( 961 )   HTML ( 40 )   PDF(1104KB) ( 798 )  

    德恒油900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油蔬兼用型早熟双低油菜品种,为进一步完善德恒油900配套栽培技术,为油蔬兼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不同采薹次数对德恒油900农艺性状、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薹处理使德恒油900初花期、终花期推迟,生育期延长;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菌核病危害程度均不同程度降低,一次分枝数增加。只采1次薹对菜籽产量影响不大,甚至还可增产。随着采薹次数增加,菜薹产量、总收入、纯收益不断增加而菜籽产量不断下降。蕾薹期不采薹纯收益最低,每667 m2仅62.66元,而采3次薹纯收益是不采薹的39.1倍,但菜籽产量最低。因此,种植者可根据茬口衔接与自身需求选择最佳的采薹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草覆盖增温保湿规律及其对雷笋产量的影响
    王斌, 张佳丽, 王先挺, 许善杰
    2021, 62 (9):  1767-17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29
    摘要 ( 949 )   HTML ( 2 )   PDF(1359KB) ( 770 )  

    为了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厚度对笋地增温保湿效果及雷笋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5、10 cm稻草3个发热层处理,整体覆盖厚度25 cm,持续监测地表温度、湿度、每日出笋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砻糠覆盖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地表温度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覆盖27 d后(2月16日),0、5及10 cm稻草处理地表温度分别为13.8、17.4、22.9 ℃。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降低,0、5及10 cm稻草处理地表温度与气温变化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57**、0.758**、0.493**。稻草覆盖前期产热规律:5 cm稻草处理为y=-0.010 7x2+919.31x-2×107(R2=0.922),10 cm稻草处理为y=-0.010 7x2+919.30x-2×107(R2=0.859)。雷笋的始笋时间和终笋时间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前,累计出笋温度达到300 ℃以上,但是稻草覆盖过多,反而导致笋期缩短,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5 cm稻草为最优覆盖处理,获得最高产量161.31 kg·hm-2,较0和10 cm稻草覆盖处理的雷笋产量分别提高27.5%、49.4%。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栽培基质对蓝莓艾美瑞生长的影响
    张真真, 邱立军, 刘洁琪, 郭卫东
    2021, 62 (9):  1770-17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0
    摘要 ( 1630 )   HTML ( 8 )   PDF(5698KB) ( 810 )  

    利用草炭、珍珠岩、蛭石、椰糠两两组合作为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混合基质对蓝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椰糠2∶1、草炭∶蛭石1∶1、椰糠∶蛭石2∶1对蓝莓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植株生长状况得出,在草炭∶椰糠2∶1的基质处理下,蓝莓植株生长效果最好,为最适蓝莓栽培基质,但其价格高,投入成本大。综合考虑生产和经济效益认为,在草炭∶蛭石1∶1基质下,植株长势好,且成本低,是蓝莓规模化栽培的最佳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杭州市野生观花型地被植物调查及评价筛选
    丁华娇, 汪弘毅
    2021, 62 (9):  1777-17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1
    摘要 ( 657 )   HTML ( 5 )   PDF(1131KB) ( 939 )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野生观花地被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对杭州市辖区的野生观花型地被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查阅,整理出杭州市观花型地被植物名录,共计43科155属326种2亚种11变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名录中的植物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长萼瞿麦、蛇含委陵菜、三叶委陵菜、柔毛路边青、地菍、临时救等60种优良的观花型地被植物。野生观花地被植物的应用,不仅可丰富园林绿化材料,提升植物景观,突出地方特色,还可以保护生态安全,节约养护成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优花卉耧斗菜引种杭州的栽培及观赏性试验
    周媛, 朱强, 田丹青, 葛亚英
    2021, 62 (9):  1781-17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2
    摘要 ( 754 )   HTML ( 36 )   PDF(1099KB) ( 718 )  

    将5个原生品种、20个园艺品种的耧斗菜引进杭州地区,并进行栽培试验,观测、分析植株的生长状态和开花表型。结果表明,杭州地区气候可以满足所有品种低温春化的需求,并在次年3—4月开花,园艺品种巴洛系列、单瓣闪烁系列、小柑橘系列观赏性和适应性均表现突出, 在杭州地区有较好的栽培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羽衣甘蓝红叶性状的转录组分析
    谭晨, 刘慧春, 张加强, 周江华, 朱开元
    2021, 62 (9):  1783-17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3
    摘要 ( 541 )   HTML ( 2 )   PDF(3209KB) ( 653 )  

    观赏羽衣甘蓝是一种常用的观叶园林植物,但其叶片呈色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羽衣甘蓝红叶和白叶材料不同部位的叶片(内叶和外叶)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89.58 Gb的有效测序数据,87%以上的序列能够比对到甘蓝参考基因组上。通过对红叶和白叶材料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在内叶和外叶中分别鉴定到3 726和2 8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665个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此外,我们在羽衣甘蓝中鉴定到175个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其中有25个为差异表达基因,而基因Bo3g024670(C4H)、Bo6g100940(MYB75)、Bo9g008920(5MAT)、Bo2g116380(DFR)、Bo6g112670(MYBL2)、Bo6g010860(ACC1)和novel.283(CHI-L1)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说明它们可能在羽衣甘蓝红叶性状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为进一步解析羽衣甘蓝叶色形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类水培植物对盐离子的吸收动力学
    徐诺, 董雪, 任李, 叶明立, 陈梅兰
    2021, 62 (9):  1789-17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4
    摘要 ( 538 )   HTML ( 22 )   PDF(1448KB) ( 649 )  

    建立离子色谱分离电导检测法分析水体中K+、Na+、Ca2+、Mg2+ 4种盐离子的含量变化,进一步分析风信子、水仙花和观音竹3种观赏类水培植物对盐离子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动力学拟合方程,建立离子吸收的动态模型,为植物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观赏类水培植物对地表水中Na+、Ca2+、Mg2+的吸收符合幂函数模型。水仙花对Na+、Ca2+、Mg2+吸收利用率最好,其次是风信子,最后是观音竹,相关系数R2≥0.829 0,除观音竹吸收Na+的回归方程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均达到显著水平。观音竹对K+吸收也符合幂函数模型,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但风信子和水仙花水体中K+的浓度随时间先下降再逐渐增加,最后与植物体内的K+保持相近的浓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茄子褐纹病发生症状及其防控技术
    胡允祝, 王汉荣
    2021, 62 (9):  1794-17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5
    摘要 ( 545 )   HTML ( 3 )   PDF(1102KB) ( 657 )  

    对茄子褐纹病在叶片、茎干、果实上的田间发病症状进行调查,进行大棚和露地栽培对茄子褐纹病控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对茄子褐纹病控制作用达96.9%以上。250 g·L-1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种杀菌剂进行茄子褐纹病的田间喷雾防治试验表明,2次用药10 d后,250 g·L-1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最好,其次为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田间防效分别为86.7%、85.8%、84.8%,且使用安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性信息素和糖醋酒液的改良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房明华, 刘涛, 沈志杰, 沃林峰, 邓建宇
    2021, 62 (9):  1796-17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6
    摘要 ( 579 )   HTML ( 4 )   PDF(2445KB) ( 637 )  

    性信息素和糖醋酒液相结合的梨小食心虫诱捕装置试验表明,随着诱捕装置诱芯中添加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含量的增加,诱蛾量趋于稳定状态不再增加,诱芯中性信息素最佳添加剂量为50 μg。诱芯添加最佳剂量性信息素与糖醋酒液相结合的诱捕装置,较传统三角形黏板诱捕器+诱芯装置的诱蛾量高出43.9%~60.8%;该处理可同时诱捕到的雌蛾,数量占总诱蛾量的16.0%。该诱捕装置不仅显著提高了诱蛾效果,也达到了省时省工、降低虫情监测及防治成本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刘鸿恒, 李猛, 乔文忠, 李秀钰
    2021, 62 (9):  1798-18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7
    摘要 ( 916 )   HTML ( 2 )   PDF(1158KB) ( 726 )  

    在连云港东辛农场用不同药剂及其组合进行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25%吡蚜酮、40%毒死蜱+25%呋虫胺速效性、持效性好,适用于发生量大、虫情复杂的环境;70%吡蚜·呋虫胺速效性不佳,但持效性好,最终防效好,60%烯啶·吡蚜酮在药后2、7、15 d防效一直处于中上游位置,吡蚜酮与呋虫胺复配后的增效作用明显大于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复配;50%呋虫胺、40%呋虫胺、25%呋虫胺、60%烯啶虫胺速效性不佳,单用效果不理想;10%醚菊酯速效性好、持效期短;50%吡蚜·异丙威速效性不佳,具有一定持效性;50%丙威·噻虫胺、30%噻虫·异丙威效果不好。药后7、15 d防效表明,对低龄若虫的防效均高于其他虫态,低龄若虫期是褐飞虱防治的最佳时期。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对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稻谷千粒重的增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龚俊, 王晓东, 姜伟, 周江明
    2021, 62 (9):  1803-18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8
    摘要 ( 863 )   HTML ( 4 )   PDF(1099KB) ( 707 )  

    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是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抓手。通过调查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的现状,并从基层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和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贝母灰霉病菌生防菌的筛选和抑菌活性测定
    蔡嘉慧, 罗秀俊, 王明爽, 孟一君, 王慧中
    2021, 62 (9):  1806-18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9
    摘要 ( 1632 )   HTML ( 24 )   PDF(2535KB) ( 831 )  

    采取平板梯度稀释法从健康的菊花根系土壤分离出5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灰霉菌有效的生防菌株,该菌株对贝母黑斑病菌和贝母炭疽病菌也具有生防作用,通过16SrDNA确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代谢产物对贝母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贝母灰霉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曹雅芸, 钱泉生, 卢子双, 劳晓梅, 闵龙飞
    2021, 62 (9):  1809-18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0
    摘要 ( 847 )   HTML ( 5 )   PDF(1088KB) ( 774 )  

    为有效防治秀洲区水稻稻曲病,选用市面上11种杀菌剂,以小区传统喷药和大区无人机飞防2种不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36%禾坤悬浮剂+优省、36%禾坤悬浮剂+优省+怀农特及30%灿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对口药剂综合考虑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绿色防控下的化学防控示范比较
    陈小忠, 刘春辉, 张倩倩, 金新梅, 姚张良
    2021, 62 (9):  1811-18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1
    摘要 ( 474 )   HTML ( 6 )   PDF(1137KB) ( 821 )  

    通过大面积化学防控试验比较水稻绿色防控下的化学防效,结果表明,3个化学防控区域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其中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等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好,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纹枯病效果好,且3个防控区域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空白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在四(2)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绿色防控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完全取代化学防治,选择低毒高效长效的化学农药对农药减量意义重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剂量送嫁药在甬优水稻上的应用试验
    谌江华, 任少鹏, 陈若霞, 王全胜
    2021, 62 (9):  1813-18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2
    摘要 ( 852 )   HTML ( 2 )   PDF(1207KB) ( 864 )  

    为明确高剂量送嫁药处理对甬优水稻大田前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甲维盐)、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高效植物油助剂(怀农特)4种杀虫剂及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40%三环唑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富士1号)3种杀菌剂的高剂量送嫁药处理对甬优水稻大田前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叶瘟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效进行研究,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康宽、福戈和甲维盐3种杀虫剂在水稻植株体内的残留量进行分析。防效结果表明,福戈对二化螟等害虫的防控效果要明显好于甲维盐,且随剂量增加防效增加,40倍剂量处理药后34 d对二化螟的防效为72.5%,药后43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60.4%,均显著高于其他剂量送嫁药处理。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药后7 d,康宽在水稻植株体内的残留量最高,且残留期最长,达21 d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和持效性;其次为福戈,残留期为14 d,而甲维盐残留期最短,药后7 d在植株上即消解完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云港沿海地区草地贪夜蛾测报与防治药剂筛选
    武心波, 刘鸿恒, 李猛, 李秀钰, 陈龙
    2021, 62 (9):  1816-18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3
    摘要 ( 457 )   HTML ( 2 )   PDF(1319KB) ( 662 )  

    为摸清草地贪夜蛾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本试验于2020年4月10日至11月20日在连云港东辛农场通过高空测报灯与性诱剂2种方式在7个时间段内诱集到草地贪夜蛾雄虫,8月26—29日、9月4—7日期间内诱集数量最多;通过大田定点调查共发现5个幼虫为害段,其中为害率最高的为8月14—19日和9月8—23日2个时间段,为害高峰日为害率分别达到16.0%、21.5%;大田药剂防治试验表明,药后1 d、3 d、7 d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配方防效在88.4%~95.6%,其中双酰胺类持效性较好;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效差;在差异性方面,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余7种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集虫装置对斜纹夜蛾诱捕器效果的影响
    郭笑笑, 代克松, 李君, 汪诗凯, 徐明旺, 王琳
    2021, 62 (9):  1821-18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4
    摘要 ( 401 )   HTML ( 3 )   PDF(1134KB) ( 627 )  

    为了探索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的最佳使用效果,对诱捕器的3种集虫装置(瓶型、网袋型、塑料袋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瓶型集虫装置效果最好,每个日均诱捕量为31.4头;泉州地区塑料袋型装置效果最好,日均诱捕量为54.7头。虫情动态分析可知,北京和泉州两地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9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烯啶·吡蚜酮等4种杀虫剂对单季稻稻飞虱主害代的防控效果
    赵敏, 徐立军, 叶伟清, 石一珺, 方雪勇
    2021, 62 (9):  1824-18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5
    摘要 ( 529 )   HTML ( 3 )   PDF(1090KB) ( 677 )  

    进行4种杀虫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主害代四(2)代白背飞虱和六(4)代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 3种处理对四(2)代白背飞虱以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好,药后4~27 d校正防效达71.0%~84.7%;其次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63.1%~82.6%,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较差,校正防效仅为35.6%~50.5%。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60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溶性粒剂225 g·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 g·hm-2 3种处理对六(4)代飞虱以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发、低中龄若虫为主的防效均较好,药后7~26 d校正防效分别为87.7%~96.7%,93.8%~99.8%,91.8%~98.7%,但以80%烯啶·吡蚜酮225 g·hm-2 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王彦炯, 张建华, 李春生, 俞佳慧, 俞小平, 宗四弟, 郑永利
    2021, 62 (9):  1826-18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6
    摘要 ( 690 )   HTML ( 41 )   PDF(1125KB) ( 917 )  

    为了解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为绿色农产品产地的评价、认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示范区118组表层土壤中的Cu、Cr、Cd、Hg、As 和 Pb元素进行检测,分析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除Hg含量水平较低外,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重金属元素Cd和As含量异常最为明显,平均值分别为浙江省土壤背景值的3.06倍和2.83倍;研究区域土壤总体情况良好,清洁水平和轻微污染水平的土壤占总体的88.14%,土壤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分别为Cd>As>Cu>Pb>Hg、Cr;研究区域内6种重金属元素只有Hg完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元素Pb、Cd、As、Cr、Cu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元素Cd和元素As超标比例相对明显一些,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比例为78.81%和80.51%;在总监测评价面积6 200 hm2中,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面积为4 416 hm2,占总面积的71.23%。提出土壤重金属异常区域应加强环境保护,并针对超标的环境要素,采取种植作物品种调整、环境治理和修复等措施,确保种植农产品的安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强化应用进展
    金洛楠, 吴家俊, 魏乐成, 马柯, 朱亮
    2021, 62 (9):  1830-18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7
    摘要 ( 416 )   HTML ( 3 )   PDF(1170KB) ( 619 )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净化功能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具有抗冲击性能强、外部能源需求低、碳中和潜力大、易于操作和维护等特点。介绍4种传统类型人工湿地的特点、污染物处理性能与存在的短板;针对传统人工湿地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突出共性问题,从优化湿地填料、创新湿地构型、调整运行策略等角度提出了人工湿地的强化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9—2018年紧水滩流域降水特征分析
    李亚敏, 李松平, 王亚兰, 吕维翔, 白云霞
    2021, 62 (9):  1835-184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8
    摘要 ( 385 )   HTML ( 3 )   PDF(3474KB) ( 515 )  

    基于紧水滩水库内13个雨量观测报汛站点1969—2018年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对紧水滩流域近50 a降水序列在年代际、年际和季节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趋势、突变状况和周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紧水滩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春季降水序列呈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增加趋势;春、夏、冬季降水序列分别在1999、1991、1987年发生突变,秋季降水量序列未发生显著突变;近50 a年降水序列在2、6 a尺度下降水信号周期震荡较强烈;20世纪90年代以前四季降水量5~8 a尺度的周期较为明显,90年代以后2~3 a的周期表现较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州市补充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与培肥对策
    陆阳, 陈吉, 郁洁, 丁焕新, 陆幸鹦
    2021, 62 (9):  1841-18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49
    摘要 ( 420 )   HTML ( 3 )   PDF(1187KB) ( 610 )  

    苏州市2016—2018年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项目330个,评定面积1 323.09 hm2,新增耕地面积1 301.98 hm2。本文介绍不同地类补充耕地的方式,土壤养分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地类补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不均衡;就不同类型补充耕地土壤养分不均衡的特点提出后续培肥对策,坑塘水面补充耕地需要增施磷肥,河流水面补充耕地需要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设施农用地补充耕地需通过农艺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升地力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沼液膜前预处理及纳滤膜浓缩工艺参数优化
    杜静, 张聪, 奚永兰, 苗晓, 孔祥平, 张应鹏, 叶小梅
    2021, 62 (9):  1844-18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0
    摘要 ( 596 )   HTML ( 5 )   PDF(2937KB) ( 604 )  

    沼液产量大,所含养分浓度较低,制约了沼液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膜浓缩技术可同时实现沼液减量化和无害化,有利于推动整个沼液产业化的发展,成为沼液处理未来发展方向。而沼液高悬浮物的特性导致膜污染严重,缩短膜寿命,增加运行成本,因此,膜前预处理技术是实现沼液膜浓缩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为了考察沼液膜前组合预处理技术效果,本文以经过自然沉降处理后的沼液为对象,研究石英砂、火山岩单级过滤、石英砂与火山岩组合多级过滤方式对沼液中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并对预处理后的沼液开展纳滤膜浓缩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砂滤料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火山岩滤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综合分析认为以石英砂与火山岩组合滤料对沼液过滤效果为最优;通过对纳滤膜不同浓缩倍数运行比较研究发现,沼液的最佳浓缩倍数为6倍,沼液体积缩减了5/6,养分氮、磷、钾浓度分别提高了2.06、3.10和3.70倍,该结果为获得较好的沼液膜前预处理技术方案和纳滤膜浓缩工艺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嗜铁素菌株HZ-2的鉴定及其产嗜铁素能力的检测
    梁建根
    2021, 62 (9):  1849-18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1
    摘要 ( 572 )   HTML ( 23 )   PDF(1869KB) ( 661 )  

    明确产嗜铁素菌株HZ-2的分类地位和其产嗜铁素的能力,能够为筛选有应用前景的有益菌提供依据。本研究用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并结合脂肪酸分析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HZ-2进行了鉴定;采用CAS定性法和定量法对该菌株的产嗜铁素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检测。由菌株HZ-2的表型特征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结果发现,菌株和恶臭假单孢菌的相近度最高,依据MIDI操作手册,脂肪酸分析也可以把菌株HZ-2成功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此外,菌株HZ-2与Pseudomonas putid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由此可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菌株HZ-2在通用定性CAS平板检测中具有极快和极强的产圈特性,有明显的橙黄色的嗜铁素的螯合圈。CAS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Ar值为0.049,该菌株产嗜铁素的能力属于极强的范围。本研究为以后发现和应用嗜铁素来防治土传、气传和采后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理论和实用基础,并促进其后续工作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浸提ICP-O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和速效钾
    王荣慧, 白冬, 章路, 巩佳第, 余程凤, 孙玉梅, 段晓婷, 潘璐
    2021, 62 (9):  1853-18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2
    摘要 ( 803 )   HTML ( 13 )   PDF(1134KB) ( 668 )  

    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提取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和速效钾的最优条件,建立了超声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同步测定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样品质量0.5 g、1.0 mol·L-1乙酸铵溶液、pH 7.0、浸提液50 mL、超声浸提时间30 min。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标准物质GBW07416a (ASA-5a)、GBW07415(ASA-4)与NSA-6,测得结果均处于标准值的不确定范围内,交换性钙、镁与速效钾检出限分别为0.013 cmol(1/2Ca+)·kg-1、0.002 cmol(1/2Mg+)·kg-1和0.071 mg·kg-1,各标准物质交换性钙的为0.21%~0.34%,交换性镁的为0.13%~0.28%,速效钾的为1.12%~1.26%,交换性钙、镁与速效钾的测定值与各标准物质参考中位值的相对相差均<10%。用该方法测定16份土壤样品,与国标法相比,交换性钙、镁、速效钾的测定值相对误差均<5%。此方法快捷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羊栖菜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冉宇晴, 陆海滨, 姚湛江, 高丽, 南春容, 金月玲
    2021, 62 (9):  1857-18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3
    摘要 ( 442 )   HTML ( 21 )   PDF(1179KB) ( 723 )  

    研究羊栖菜多糖热水浸提的工艺,从料液比、Na2CO3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次数5个方面对多糖得率进行单因素试验,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羊栖菜多糖得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Na2CO3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羊栖菜多糖浸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Na2CO3浓度1.0%、提取温度95 ℃、提取时间3 h、浸提次数2次,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25.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脂肪酸评价
    马文广, 宋碧清, 郑昀晔, 邵健丰, 古吉, 徐盛春, 李素娟
    2021, 62 (9):  1860-18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4
    摘要 ( 514 )   HTML ( 9 )   PDF(2686KB) ( 627 )  

    研究压榨法和索氏提取法对烟草种子出油率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实现烟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不同溶剂提取效果依次为正己烷>石油醚>95%乙醇;用正己烷在85 ℃提取8 h,料液比为1∶20 mg·L-1时提取率为49.32%;用石油醚在50 ℃提取8 h,料液比为1∶25 mg·L-1时提取率为46.21%;用95%乙醇在95 ℃提取8 h,料液比为1∶20 mg·L-1时提取率为11.43%。压榨法进料量为80 g、压榨温度为200 ℃时提取率最高,为35.82%。对比分析3种索氏提取法和一种压榨法提取的烟籽油中脂肪酸组分表明,索氏提取法和压榨法获得的烟籽油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莓果干脱水加工工艺
    刘军波, 邹礼根, 邱静, 翁丽萍, 姜慧燕
    2021, 62 (9):  1867-18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5
    摘要 ( 482 )   HTML ( 6 )   PDF(1217KB) ( 632 )  

    为确定蓝莓果干加工过程合适的脱水工艺,将蓝莓经筛选、清洗、热烫前处理后,先用果葡糖浆溶液渗透预脱水,再利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技术,优化确定蓝莓果干脱水加工工艺:45 ℃热泵干燥脱水至果干水分含量30%,再转化为60 ℃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15%,水分活度(Aw)0.65以下。该技术可为蓝莓果干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渠首1号采收成熟度及上部叶烘烤特性
    李雪君, 吴疆, 蔡宪杰, 吴家静, 孙焕, 孙计平, 许成悦, 侯咏, 李旭辉, 俎焕新
    2021, 62 (9):  1870-18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6
    摘要 ( 584 )   HTML ( 2 )   PDF(1163KB) ( 736 )  

    为探索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的采收标准和上部烟的烘烤特性,以云烟87正常采收标准为依据,采收下、中、上3个部位的烟叶并分别设置T-A、T-B和T-C 3个成熟度处理,用小烤箱进行烘烤。对烤后烟叶外观、主要化学成分、香气成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渠首1号下部烟叶T-B时期采收品质较好,SPAD值在23左右;中部烟在T-A或者T-B时期采收,SPAD值在25左右;上部烟在T-B时期采收,SPAD值在19左右。上部T-C时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失水较快,在定色时应适当降低温度,确保稳定定色。本研究为烤烟的成熟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荷叶的药理功效及功能食品开发
    孙佳秀, 夏鹏国, 梁宗锁
    2021, 62 (9):  1874-18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7
    摘要 ( 504 )   HTML ( 6 )   PDF(2214KB) ( 663 )  

    本文概述荷叶种质资源概况,分析荷叶中降脂活性成分及结构,并对其药理功效和功能食品开发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其资源和价值的探究阐述了荷叶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制品中内毒素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生军, 张海霞, 冯若飞
    2021, 62 (9):  1882-18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8
    摘要 ( 859 )   HTML ( 25 )   PDF(1141KB) ( 666 )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在细菌死亡或分解后释放出的内毒素残存于各种生物制品中,作用于机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适量的细胞因子对机体有益,过量则可引起机体严重的病理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细菌来源的生物制剂必须进行彻底纯化,去除或达到药品规定的内毒素含量后方可使用。本文将从内毒素的结构特征、生物制品中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分析米鱼肌肉中组胺
    余志引, 蔺磊
    2021, 62 (9):  1886-18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9
    摘要 ( 410 )   HTML ( 3 )   PDF(5642KB) ( 628 )  

    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建立米鱼肉中组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对比银纳米溶胶和金纳米溶胶对组胺标准溶液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金纳米溶胶增强效果更好。通过对组胺分子的谱峰归属,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得出953、992、1 106、1 262、1 317 cm-1处的拉曼峰,可作为组胺判别的特征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对鱼肉中组胺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 mg·L-1,在0~100 mg·L-1浓度范围内,1 262 cm-1处的峰强度与组胺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4 ℃下放置1、4、7 d的米鱼肉样本验证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真实值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预测值,方法的回收率为87.0%~117.3%,相对标准偏差在2.6%~4.7%,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磷酸对蛋鸡生产性能、代谢及鸡粪有机肥品质的影响
    范京辉, 李庆海, 张雷
    2021, 62 (9):  1892-18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60
    摘要 ( 460 )   HTML ( 11 )   PDF(1142KB) ( 717 )  

    研究磷酸对蛋鸡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及鸡粪处理产物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设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组蛋鸡数量1 060羽,饲养试验持续6周。对照组蛋鸡投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4%生物炭,并分别添加0.4%、0.5%和0.6%磷酸。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日粮对蛋鸡死淘率、采食量、料蛋比、蛋重等指标均无影响;含0.4%、0.5%磷酸日粮能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不影响蛋壳质量;含0.6%磷酸日粮不影响产蛋率,但破蛋率明显上升,蛋壳变薄。与对照组相比,3种试验日粮的干物质、总磷表观代谢率间差异不显著;0.5%磷酸日粮的粗蛋白代谢率明显提高,0.6%磷酸日粮的钙、灰分代谢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含磷酸日粮对鸡粪处理产物中氮、磷、钾总含量无影响,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日粮中添加经有机炭预处理的磷酸能有效提高蛋鸡产蛋率、日产蛋量、日粮粗蛋白代谢率,不影响蛋壳质量,并提升鸡粪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碧湖猪产业现状、面临问题及发展对策
    孙嘉豪, 周天星
    2021, 62 (9):  1896-18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61
    摘要 ( 647 )   HTML ( 9 )   PDF(1101KB) ( 830 )  

    碧湖猪系浙江省丽水市的唯一地方品种,具有早熟、母性好、耐粗饲、肉质细嫩、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等优点。目前,碧湖猪产业受外来猪种和非洲猪瘟疫情等挑战,已被列为濒临灭绝品种,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阐述碧湖猪产业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该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