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志刚. 普通植物病理学[M]. 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
[2] |
胡翠霞.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J]. 种子科技, 2022, 40(5): 97-99.
|
[3] |
陈贵, 蔡宜清, 谢先龙. 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21): 116-117, 120.
|
[4] |
赵景, 蔡万伦, 沈栎阳, 等. 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1(1): 92-104.
|
[5] |
李志锋, 王忠文, 冯建军, 等. 豆类重要植物病原细菌检测研究进展[J]. 植物检疫, 2015, 29(6): 7-15.
|
[6] |
曹贞菊, 陈明俊, 罗小波, 等.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马铃薯, 2021, 35(3): 272-280.
|
[7] |
李娟, 林长彬, 吴涛, 等. 四川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现状与绿色防控措施[J]. 四川农业科技, 2022(3): 49-51.
|
[8] |
夏善勇, 牛志敏, 李庆全, 等. 我国马铃薯黑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研究进展[J]. 新疆农垦科技, 2021, 44(5): 31-33.
|
[9] |
肖熙鸥, 林文秋, 陈卓, 等. 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37(5): 1344-1351.
|
[10] |
彭月, 顾兴芳, 张圣平, 等.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21(3): 28-35.
|
[11] |
黄小威, 桑松, 林伟旗, 等. 3种铜制剂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J]. 现代农药, 2017, 16(1): 50-51, 54.
|
[12] |
徐暄, 侯旭东, 蒋世昌. 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23): 121-123.
|
[13] |
何洪令, 李钠钾, 孙成成, 等. 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植物医生, 2021, 34(2): 4-8.
|
[14] |
何毅, 韦志扬, 李文信, 等. 药物浸种处理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5): 500-504.
|
[15] |
蔡馥宇, 关巍, 乔培, 等.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新进展[J]. 中国瓜菜, 2017, 30(11): 1-5.
|
[16] |
冯清. 柑橘溃疡病绿色防控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41(8): 96-98.
|
[17] |
张阳, 戴素明, 龙桂友, 等. 湖南省柑橘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控现状[J]. 湖南农业科学, 2021(12): 61-64.
|
[18] |
罗葵, 蔡海林, 周志成, 等. 柑橘溃疡病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8): 123-124.
|
[19] |
李黎, 钟彩虹, 李大卫, 等.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2(5): 124-133.
|
[20] |
朱富春. 小麦细菌性病害黑颖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 2021, 9(4): 103-104.
|
[21] |
马金慧, 杨克泽, 任宝仓. 玉米细菌性病害研究概况[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 33(4): 6-10.
|
[22] |
赵聚勇, 陈忠友, 宋铁峰, 等. 日光温室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J]. 上海蔬菜, 2020(4): 58-59.
|
[23] |
曾蓉, 高萍, 丁国强, 等. 上海地区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鉴定[J].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37(3): 42-46.
|
[24]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等. 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1-09-07)[2022-02-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7/content_5635867.htm.
|
[25] |
布坎南, 吉本斯.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 8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
[26] |
方中达, 任欣正. 中国植物病原细菌名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5(4): 1-6.
|
[27] |
彭炜.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G]∥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2010:147-156.
|
[28] |
冯洁.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最新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2): 2305-2314.
|
[29] |
许志刚. 拉汉-汉拉植物病原生物名称[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
[30] |
王金生. 植物病原细菌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31] |
许志刚. 植物检疫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
[32] |
MANSFIELD J, GENIN S, MAGORI S, et al. Top 10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J].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2, 13(6): 614-629.
DOI
URL
|
[33] |
祁厚辰, 董轩瑜, 董刚刚, 等. 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21, 43(4): 64-69.
|
[34] |
赵淑玲, 王瀚, 王一峰, 等. 野油菜黄单胞菌侵染对核桃生理的影响[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 41(4): 44-49.
|
[35] |
纪兆林, 张权, 严纯, 等. 桃细菌性穿孔病及防治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20, 46(5): 18-23, 37.
|
[36] |
韩鹤友, 程帅华, 宋智勇, 等. 柑橘黄龙病药物防治策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0(1): 49-57.
|
[37] |
刘洋, 赵秀梅, 郑旭, 等. 谷子细菌性褐条病绿色防控杀菌剂的筛选[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7): 38-41.
|
[38] |
谢联辉. 普通植物病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
[39] |
宗兆锋,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原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
[40] |
岳鑫璐, 梁根, 李志强, 等. 干热处理对白菜种传黑腐病抑菌效果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49(1): 105-110.
|
[41] |
中国农药信息网. 农药登记数据[EB/OL]. [2021-04-12]. 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hysj/index.jhtml.
|
[42] |
左经龙, 姜桂霞. 细菌性病害主要化学防治药剂[J]. 吉林蔬菜, 2016(3): 21-22.
|
[43] |
张立新, 郎钰莹, 张静, 等. 作物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研究进展[J]. 中国农药, 2019(1):11.
|
[44] |
本刊编辑部, 于平平. 30亿元细菌性病害市场风口期已至[J]. 营销界, 2021(14): 28-34.
|
[45] |
本刊编辑部, 于平平. 值得关注的细菌性病害热门药剂品类[J]. 营销界, 2021(14): 39-43.
|
[46] |
杨波, 王源超. 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39(2): 24-32.
|
[47] |
郑家瑞, 李云洲. 植物诱导抗性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 41(2): 51-58.
|
[48] |
薛梅, 曾婉琳, 张荣, 等. 防控烟草青枯病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测定[J].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48(6): 87-92.
|
[49] |
龚杰, 陈瑜欣, 付小秋, 等. 土壤酸化改良剂对烟株农艺性状、土壤pH值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J]. 植物医生, 2021, 34(1): 35-40.
|
[50] |
邱传明. 茂名市蔬菜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 长江蔬菜, 2017(5): 45-47.
|
[51] |
徐秀兰, 宋顺华, 张志勇, 等. 西瓜重要种传病害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6, 42(1): 12-18, 39.
|
[52] |
吴宏图, 朱贻发, 但建平, 等. 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4): 73.
|
[53] |
赛里克古力·胡尔曼哈力. 番茄主要细菌性病害发病原因及防治[J]. 新农民, 2020(16): 65.
|
[54] |
王桂荣, 王源超, 杨光富, 等.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的前沿科学问题[J]. 中国科学基金, 2020, 34(4): 374-380.
|
[55] |
吴圣勇, 张梦迪, 徐进, 等. 我国设施园艺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策略[J/OL].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04-24). [2022-04-2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973.S.20220420.1144.002.html.
|
[56] |
刘万才, 朱景全, 赵中华, 等.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J]. 植物医生, 2021, 34(5): 5-12.
|
[57] |
王晓杰, 甘鹏飞, 汤春蕾, 等. 植物抗病性与病害绿色防控: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J]. 中国科学基金, 2020, 34(4): 381-392.
|
[58] |
秦诗乐, 吕新业.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及效应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4): 50-60.
|
[59] |
全国农技中心.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4种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方案的通知[EB/OL]. (2022-03-11)[2022-04-28]https://www.natesc.org.cn.
|
[60] |
孙进存, 杨迎春, 韩晓峰, 等. 西兰花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J]. 上海蔬菜, 2022(2): 53-54, 59.
|
[61] |
黄标, 胡文友, 虞云龙, 等. 我国设施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及管理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30): 257-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