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2, Vol. 63 ›› Issue (11): 2684-2687.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00

• 经济作物 • 上一篇    下一篇

5个红藜品系在浙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叶增新1(), 何勇清1, 吴应齐1,*(), 陈吴伟1, 周秋慧2   

  1. 1.庆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庆元 323800
    2.庆元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庆元 323800
  • 收稿日期:2022-04-30 出版日期:2022-11-11 发布日期:2022-12-16
  • 通讯作者: 吴应齐
  • 作者简介:吴应齐(1972—),男,浙江庆元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藜麦栽培与开发利用,E-mail:zjlswyq@126.com
    叶增新(1972—),男,浙江庆元人,工程师,本科,从事森林培育、林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Lyzx662267@163.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林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专项基金(庆林计〔2019〕1号);庆元县科技项目(庆科发〔2021〕14号-41)

  • Received:2022-04-30 Online:2022-11-11 Published:2022-12-16

摘要:

为了筛选适宜浙西南地区种植的红藜品系,我们对收集的5个红藜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状和生产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红藜品系皆能在浙西南地区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在104~117 d;Q1品系株型高大,抗病性及生产性状相对较好。对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8.789%;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评价得分>0,适应性最好的2个品系Q1和Q2

关键词: 红藜, 主成分, 农艺性状, 浙西南地区,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