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鹏, 曹清杰, 董寿周. 青贮玉米的开发价值及应用[J]. 养殖与饲料, 2020, 19(11): 73-74. | 
																													
																						| [2] | 张小伟, 张露勇. 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措施[J]. 农村科技, 2020(6): 14-16. | 
																													
																						| [3] | 闫金国. 刍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农家参谋, 2021(4): 55-56. | 
																													
																						| [4] | 孙艳, 刘蓓. 我国玉米病害的生物防治现状[J]. 河南农业, 2016(26): 28. | 
																													
																						| [5] | 魏景东. 玉米大斑病、 小斑病的防治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0): 93. | 
																													
																						| [6] | 陆家云. 植物病害诊断[M]. 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 
																													
																						| [7] | 檀根甲, 李辉. 植物病害防治效果和保产率的计算[J]. 安徽农学通报, 1998, 4(3): 52-53. | 
																													
																						| [8] | 彭兵. 生防菌菌株A抗真菌谱、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理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 
																													
																						| [9] | 马佳, 范莉莉, 傅科鹤, 等. 哈茨木霉SH2303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1): 79-85. | 
																													
																						| [10] | 王霞, 王素英, 高朋辉. 青霉TS67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和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8): 1246-1250. | 
																													
																						| [11] | 刘群. 玉米小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有效药剂和生防菌株的筛选[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5. | 
																													
																						| [12] | 刘勇, 周俗, 张玉, 等. 5种杀菌剂对青贮玉米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 2019, 45(5): 280-284. | 
																													
																						| [13] | 杜学林, 邢光耀, 郑丽英.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抗性的调查[J]. 作物杂志, 2004(6): 38-39. | 
																													
																						| [14] | 程平, 汪琪.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鉴定[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18(3): 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