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和,许如根,王龙俊,等.江苏啤酒大麦品种发展及其品质定位[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 1-4. [2] 刘玉春,许如根.增强国产啤酒大麦在国内啤麦原料市场竞争力的几点建议[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3(1): 46-47. [3] 张宇萍,韩一军.中国大麦生产和消费及供求形势[J].农业展望,2007,3(6): 38-40. [4] 李作安. 中国啤酒大麦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探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1(1): 10-13. [5] 柳小宁,潘永东,张华瑜,等.啤酒麦芽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 41-43. [6] 柳小宁,潘永东,张华瑜,等.蛋白质含量与大麦及麦芽品质指标问的相关趋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 278-280. [7] 常金华,张俊梅,王宝义,等.氮肥供应对啤酒大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4): 26-28. [8] 叶玲珍,黄业昌,张国平.氮肥运筹对大麦啤酒混浊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2): 263-267. [9] 党爱华,许文芝,崔永龙,等.不同播种时期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3): 19-22. [10] 张金汕,董庆国,方伏荣,等.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啤用大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9): 23-32. [11] 刘桃菊,唐建军,张东营,等.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0-20062. [12] 同延安,赵营,赵护兵,等.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 64-69. [13]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等.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 1605-1610. [14] 沈会权,栾海业,陈和,等.施氮水平对啤酒大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5): 1034-1038. [15] 杨玉红,赵曙琴,韦龙友.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苏啤6号产量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2): 22-24. [16] 张想平,牛小霞,钱永康,等.种植密度对酿造专用大麦原麦品质的影响[J].中国酿造,2012,31(7):137-139. [17] 张如标,王蓓蓓,丁焕新,等.氮肥对耐盐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光合功能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1): 162-168. [18] 王颢,潘永东,包奇军,等.啤酒大麦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80-11481. [19] 臧慧,陈和,陈健,等.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苏啤6 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7):42-44. [20] 沈会权,陈和,茆训余,等.施氮量、密度和播种期对苏啤4号经济性状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1): 33-36. [21] 姜朋,杨学明,张鹏,等.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弱筋小麦‘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4): 1683-1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