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桂清, 方康书. 3个籼粳杂交稻播种期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6): 1065-1066. |
[2] |
江立斌, 张仙平, 王琴霞, 王宏辉. 播种移栽期对钵苗机插杂交晚稻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6): 1070-1072. |
[3] |
胡东维, 林福呈, 尤志福. 宜香优2115再生稻稻曲病防治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3): 408-409. |
[4] |
孙健, 秦叶波, 陈少杰, 张建民, 许剑锋. 密度对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6): 903-904. |
[5] |
张世玺, 姚坚, 李瑾, 孙达, 龚晓春, 边永高. 杂交粳稻甬优538直播产量因素的生产函数效应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6): 918-920. |
[6] |
徐根武, 李若晨, 吕健飞, 吴璀献, 吴春艳. 欧润尼有机缓释肥在连作晚稻甬优538上的施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5): 698-699. |
[7] |
赵鹏珂, 谢迪, 黄海根. 晚粳稻绍粳3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2): 210-211. |
[8] |
蒋琪, 陈少杰. 连作晚稻宁84播期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2): 217-219. |
[9] |
韩娟英.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机插播种期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6): 947-948. |
[10] |
祝一新. 武义县有机茶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 31-32. |
[11] |
祝丽娟1,施佳炜2,徐晶晶2. 秧龄对机插连作晚稻嘉禾优55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9): 1375-. |
[12] |
陈卫东1,吕长其1,孙雄彪2,周建霞2,朱浩2,钱秋平2*. 武义县两系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单季机插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8): 1167-. |
[13] |
孙雄彪1,金志杰1,吕长其1,谢奇玕1,陈惠哲2. 甬优538连作晚稻机插产量105 t·hm-2栽培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5): 649-. |
[14] |
岑定浩1,陈宇博2,许燎原2. 镇海区连作晚稻稻水象甲为害情况的调查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12): 2006-. |
[15] |
黄根元,李方勇,娄厉行,林家威,陆雁. 播期和播量对机插连作晚稻甬优538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1(9): 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