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邵建均, 杨治斌, 刘银秀.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55(8): 1137-1138. [2] 任继勤. 秸秆生物质能利用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潜力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4): 79-87. [3] 崔新卫, 张杨珠, 吴金水, 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4, 45(6): 1527-1532. [4] 王保君, 程旺大, 陈贵, 等. 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4): 624-630. [5] 叶超, 张昀, 燕香梅, 等. 秸秆还田方式和数量对棕壤有机氮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8, 49(6): 1383-1389. [6] 王维钰,乔博,AKHTAR K,等.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1):2136-2152. [7] 金鑫, 蔡林运, 李刚华, 等.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5): 80-85. [8]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9] 孙国峰, 陈留根, 刘红江, 等. 连续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J]. 中国稻米, 2017, 23(4): 99-101. [10] 董林林, 王海侯, 陆长婴, 等. 秸秆还田量和类型对土壤氮及氮组分构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143-1150. [11] 张娟琴, 郑宪清, 张翰林, 等. 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调控对稻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81-187. [12] 崔向超. 秸秆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2(2): 259-265. [13] 徐忠山, 刘景辉, 逯晓萍, 等. 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 39(12): 4347-4355. [14] 龙莉, 杨旭初, 熊斌, 等.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9, 33(2): 104-109. [15] 裴鹏刚, 张均华, 朱练峰, 等. 秸秆还田对水稻固碳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10): 2885-2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