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婷婷, 梁森苗, 张淑文, 等. 早鲜杨梅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5): 764-770. [2] 杨桂玲. 杨梅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 袁江, 张绍铃, 吴俊, 等. 梨栽培品种果汁理化特性及制汁适宜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1): 45-49. [4] 姚改芳, 张绍铃, 吴俊, 等. 10个不同系统梨品种的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含量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5): 25-31. [5] 郑丽静, 聂继云, 李明强, 等. 苹果风味评价指标的筛选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4): 2796-2805. [6]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T 12456—2008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7] 张伟清, 林媚, 王天玉, 等. HPLC法测定柑桔维生素C含量的优化及其应用[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47(3): 30-33. [8] 朱庆珍. HPLC法测定枇杷和杨梅中维生素C的含量[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 31(5): 133-13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 5009.86—2016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0] 李伟, 郜海燕, 陈杭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杨梅果实综合品质评价[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17(6): 161-171. [11] 董兰学, 吴良欢, 王秋灵, 等. 不同抗冻模式对高山杨梅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7(6): 655-662. [12] 袁启凤, 范建新, 张诗莹, 等. 贵州杨梅地方品种果实的品质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10): 171-173. [13] 郑丽屏, 蔡平, 王利芬, 等. 苏州光福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分析[J]. 北方园艺, 2014(9): 38-40. [14] 陈文烜, 郜海燕, 房祥军, 等. 快速预冷对杨梅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 10(3): 169-174. [15] 喻譞, 姜璐璐, 王焕宇, 等. UV-C处理对杨梅采后品质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5, 36(12): 255-259. [16] 颜丽菊, 戚行江, 蒋芯, 等. 不同修剪方式对杨梅树冠、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J]. 农学学报, 2018, 8(12): 84-87. [17] 梁森苗, 郑锡良, 任海英, 等. 不同修剪方式对杨梅矮化提质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4): 97-102. [18] 张启, 梁森苗, 郑锡良, 等. 树形对杨梅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46(4): 68-71. [19] 郭秀珠, 姜武, 黄品湖, 等. 钾镁肥配施对杨梅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46(3): 72-75. [20] 梁森苗, 郑锡良, 戚行江, 等. 杨梅精准修剪方案的确定及其对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4): 615-618. [21] 汪开拓, 郑永华. 杨梅果实采后热空气处理条件的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5): 213-217. [22] 郭秀珠, 求盈盈, 黄品湖, 等. 不同施肥方法对杨梅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21(4): 358-361. [23] 梁森苗, 张淑文, 郑锡良, 等. 杨梅生长指标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J]. 核农学报, 2019, 33(4): 75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