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洪春桃, 沈登锋, 魏斌, 章建红. 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9): 1772-1775. |
[2] |
邵健丰, 邹桂花, 翟国伟. 帚高粱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 1522-1524. |
[3] |
宁德富, 杨晓琼, 何进祥, 李智海, 张贵锋, 杨潇, 孔丽琼. 插穗的直径和长度对臭菜生根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 620-621. |
[4] |
胡绍泉, 周艳虹. 不同光质及补光时间对东方百合植株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3): 469-472. |
[5] |
魏亚娟, 左小锋, 汪季, 高永, 刘宗奇, 党晓宏. 不同浓度GGR6对榆叶梅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9): 1641-1645. |
[6] |
曹亚伟, 王健, 刘坤, 唐跃辉, 张怡, 张菊, 徐克东, 李晓丽, 于德水, 齐静, 胡小玉, 原鑫, 张思馨, 高倩倩. 30个冬小麦株高与产量的关系[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7): 1108-1110. |
[7] |
贾波, 崔敏, 印志同, 严卫古, 谢庆春. 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2): 2258-2261. |
[8] |
王健, 曹亚伟, 刘坤, 唐跃辉, 张怡, 张菊, 徐克东, 李晓丽, 齐静, 李成伟, 胡小玉, 原鑫, 张思馨, 高倩倩. 冬小麦节间长度与株高的关系[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0): 1805-1807. |
[9] |
寿珠芳, 蔡静. 同山墨秫酒的工艺与历史[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 116-117. |
[10] |
刘晓霞, 陆若辉, 章日亮, 金月, 陈一定. 肥料用量对一串红花株长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5): 826-828. |
[11] |
蔡炳祥,任洁,宓盛. 烯效唑结合穗肥在浙北单季晚粳稻上的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3): 353-. |
[12] |
杨琴英,应峥嵘,钟琦. 糯高粱品种川糯粱1号双季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1(6): 822-. |
[13] |
朱正梅,赵军华,楼肖成,吕学高. 9个高粱品种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8): 1155-. |
[14] |
卢华兵;郭国锦;吕桂华;徐秀红;郭勇;胡贤女;金英燕;石丽敏. 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中的应用[J]. , 2012, 1(7): 0-941. |
[15] |
卢美贞;崔海瑞. 环境条件对转基因高粱Cry1Ab蛋白含量的影响[J]. , 2012, 1(1): 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