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0, 61 (9):  1698-1698. 
    摘要 ( 123 )   PDF(3787KB) ( 7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黄国勤
    2020, 61 (9):  1699-17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1
    摘要 ( 1852 )   HTML ( 428 )   PDF(1258KB) ( 1160 )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粮库”、经济支柱和生态支撑。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国家战略,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还有利于维护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对于实现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整体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着耕地退化、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严重、基础脆弱、劳力缺乏、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和生态系统衰退等诸多问题。为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2)发展精准农业,提高水肥效率;3)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做到“废物”再生利用;4)实行轮作休耕,消除土壤污染;5)开展环境整治,净化生态环境;6)大搞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7)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8)建立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防御能力;9)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10)重视农村教育,培养乡村人才;11)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12)实行“六绿”(绿地、绿制、绿种、绿法、绿物、绿品)配套,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滨海滩涂土壤现状及基于生物质炭的改良潜力分析
    张继宁, 周胜, 孙会峰, 蒲加军
    2020, 61 (9):  1707-17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2
    摘要 ( 351 )   HTML ( 2 )   PDF(1256KB) ( 944 )  
    中国滨海滩涂面积广阔,但表现出含盐量高、养分贫瘠、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改良滩涂土壤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生物质炭常被用于农业土壤改良和固碳减排等领域。综合分析中国滨海滩涂土壤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滩涂土壤治理技术,以及生物质炭改良滩涂土壤的效应和潜力、生物质炭改良滩涂土壤的研究展望3个方面进行综述。生物质炭对滩涂土壤的改良效应主要涉及调控养分循环、固定土壤碳素、钝化重金属等方面。今后,相关研究应聚集于优选生物质炭原料、优化滩涂土壤改良技术、联合修复滩涂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等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郭承龙
    2020, 61 (9):  1712-17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3
    摘要 ( 347 )   HTML ( 415 )   PDF(1743KB) ( 1142 )  
    以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效益水平、社会发展、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基础,构建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2014—2018年为研究期,对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和6个要素指数评价值。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处于持续性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效益水平、社会发展和创新发展呈持续性增长,而开放发展处于下降过程中,源于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绿色发展的浙江实践
    张小琴, 汪洁
    2020, 61 (9):  1717-17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4
    摘要 ( 609 )   HTML ( 5 )   PDF(1197KB) ( 1183 )  
    随着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绿色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流。近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首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创建为起点,率先探索整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浙江样本”。同时,剖析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还应该从目标设定、任务设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蔬菜“机器换人”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探讨
    徐钟欢, 季康, 樊佳樱, 黄佳春
    2020, 61 (9):  1721-17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5
    摘要 ( 330 )   HTML ( 4 )   PDF(1179KB) ( 1009 )  
    蔬菜生产机械化是农机薄弱的领域,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是必然方向。本文以2019年浦东新区创建“机器换人”示范基地为例,总结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旨在推进浦东新区蔬菜绿色生产“机器换人”步伐,助力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分析
    郑昆荩, 阮妙鸿, 洪雅芳, 白丽月, 沈立, 游武
    2020, 61 (9):  1724-17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6
    摘要 ( 363 )   HTML ( 2 )   PDF(1393KB) ( 1016 )  
    为探索构建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本研究依托《福建统计年鉴》《福建农村统计年鉴》及各设区市统计公报等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各设区市在2016—2018年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自2016—2018年逐年提升,不同设区市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三明、龙岩、南平、宁德的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三明、龙岩、漳州的农业资源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泉州、厦门、福州的农业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三明、南平、龙岩的农业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水稻产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余艳锋
    2020, 61 (9):  1729-17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7
    摘要 ( 400 )   HTML ( 65536 )   PDF(1197KB) ( 1063 )  
    近年来,江西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为粮食安全贡献了江西力量。但当前江西省粮食发展仍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短期粮食市场调节趋向不利于国家粮食宏观目标、优质大米生产滞后、优质稻良种供给缺乏、绿色生产种植技术落后等5个问题,需要从战略高度上牢牢抓住粮食生产主动权,以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绿色水稻,实现稳产增收、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施氮量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韩晴, 田东, 卢媛, 郑洪建, 沈雪芳
    2020, 61 (9):  1733-17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8
    摘要 ( 400 )   HTML ( 1073745919 )   PDF(1181KB) ( 1249 )  
    以糯玉米申白甜糯1号、苏玉糯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3种施氮水平对其生育期、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生育期都没有差异;667 m2施氮10、15 kg处理2个品种秃尖长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2个品种2个施氮处理鲜穗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品尝品质总评分也比不施氮处理高。适当减少氮肥投入对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没有影响,关键是找到氮肥对农艺性状、产量减少影响的临界值,从而避免过量氮素投入导致的资源浪费,实现稳产,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配方施肥对早、中、晚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李荣会, 周江明, 毛倩
    2020, 61 (9):  1735-17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09
    摘要 ( 440 )   HTML ( 6 )   PDF(2345KB) ( 1048 )  
    于2018—2019年在浙江省江山市以当地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中稻(单季稻)、晚稻配方施肥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无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配方施肥(FFNPK)、配方施肥缺氮(FFPK)、配方施肥缺磷(FFNK)、配方施肥缺钾(FFNP),调查了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CF)处理的水稻产量比CK增15.6%~66.6%,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对水稻产量并无显著负面影响。氮磷钾三元素中,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FFNPK处理的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0.1%、12.8%、53.5%,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CF,而钾肥利用率显著低于CF。FFNPK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早、中、晚稻上均较为稳定,在40%左右;而C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早、中、晚稻上分别为33.1%、25.0%、32.9%,显著低于FFNPK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粳稻申优42的选育
    周继华, 程灿, 储黄伟, 牛付安, 孙滨, 罗忠永, 曹黎明
    2020, 61 (9):  1740-17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0
    摘要 ( 333 )   HTML ( 0 )   PDF(1199KB) ( 904 )  
    申优42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21A和强优势粳稻恢复系繁42配组选育的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由于双亲的播始历期一致,适宜父母本同时栽插和直播,利于机械化操作,可有效解决劳动力紧张、制种成本高等问题。介绍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制种技术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土配方施肥对粳稻南粳9108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胡中泽, 陈春英, 夏炎, 杨大柳, 衣政伟, 张然然, 孙婧婧, 王显
    2020, 61 (9):  1743-17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1
    摘要 ( 395 )   HTML ( 3 )   PDF(1167KB) ( 930 )  
    针对当前生产中肥料用量多且利用率较低等情况,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粳稻南粳9108上进行8个施肥方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秸秆产量配方施肥处理为9 753、8 744 kg·hm-2,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25、129 kg·hm-2;配方施肥处理籽粒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12%、0.26%和0.39%, 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为38.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4.0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为13.9%,比常规施肥增加3.5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为38.5%, 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3.5百分点。配方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 能改善水稻产量结构, 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金农香粳1267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效果试验
    王成科, 黄觊禕, 孙利
    2020, 61 (9):  1745-17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2
    摘要 ( 431 )   HTML ( 68 )   PDF(1182KB) ( 1058 )  
    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水稻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施用商品有机肥500 kg、减施化肥20%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生产上增施商品有机肥、合理减施化肥能明显提高化肥当季的农学效率和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但其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肥用量对水稻沪软1212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陈俞
    2020, 61 (9):  1748-17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3
    摘要 ( 314 )   HTML ( 2 )   PDF(1163KB) ( 1001 )  
    试验设置210、240、270、300、330和360 kg·hm-2 6个氮肥用量处理,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55 kg·hm-2为对照,对优质粳稻沪软1212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过少,影响水稻正常营养生长,穗形小,粒数少,产量低;增施氮肥,虽可提高产量和稻米外观及适口性,但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内在品质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淄博市小麦生产现状及效益分析
    蒋方山, 张海军, 燕汝菊, 许家玲, 石瑜
    2020, 61 (9):  1750-17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4
    摘要 ( 346 )   HTML ( 268435455 )   PDF(2397KB) ( 1176 )  
    基于山东省统计年鉴、淄博市统计年鉴以及高青县、临淄区、桓台县112位农户小麦生产情况的调研数据,对淄博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淄博市种植面积前4位的小麦品种均为鲁原502、济南17、山农28和济麦22,2017、2018和2019年该4个品种种植面积在3年中分别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3.5%、75.4%和78.2%。3年小麦667 m2生产成本平均为840.85元,产值1 146.58元,生产效益305.73元。提出了通过加大高产、优质、专用等适宜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来降低淄博市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生产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收获时间对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质量的影响
    任梦云, 杜龙岗, 王美兴, 黄益峰
    2020, 61 (9):  1753-17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5
    摘要 ( 403 )   HTML ( 8 )   PDF(1426KB) ( 1134 )  
    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质量的影响,明确浙江地区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的最佳适宜收获期,为高活力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生产提供依据。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4个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自选系2019、C002、TN012和TN932)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23~35 d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有所差异,授粉后第35天果穗完全成熟时种子发芽率最高。C002在收获前期发芽率较高,授粉29 d后发芽率降低,随后逐渐增加。自选系2019、TN012和TN932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2~35 d,C002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23~26 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施肥对红壤氮磷养分和玉米生长、氮磷吸收的影响
    张丽芳, 杨成春, 王萍, 李瑶, 李大明, 夏文建
    2020, 61 (9):  1757-17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6
    摘要 ( 339 )   HTML ( 0 )   PDF(1307KB) ( 1031 )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无机氮,及玉米生长和玉米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氮、磷养分与玉米氮、磷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下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2.77~99.91 mg·kg-1,无机氮含量为16.20~37.92 mg·kg-1,含有有机肥处理(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的土壤速效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49~7.82倍和2.20~2.34倍。长期施肥影响玉米产量,同时也影响了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量。玉米籽粒吸磷量与土壤速效磷,以及籽粒吸氮量与无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0 6和0.913 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花后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吕连杰, 张海军, 蒋方山
    2020, 61 (9):  1760-17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7
    摘要 ( 434 )   HTML ( 2 )   PDF(1203KB) ( 1151 )  
    在大田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试验,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分析对小麦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可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延缓后期叶片衰老,扩大光合作用面积,为合成更多干物质和高产奠定了基础。其中,667 m2喷施75 g处理,开花后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 g、75 g处理可促进干物质合成,增加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占比;75 g处理增加了开花后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占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有机硅肥对云烟87产质量的影响
    舒照鹤, 王婧, 尹虎成, 向稳, 张永祥, 欧阳君, 张炜
    2020, 61 (9):  1762-17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8
    摘要 ( 335 )   HTML ( 1 )   PDF(1197KB) ( 993 )  
    为了明确有机硅肥对云烟87产质量的影响,将有机硅肥的减肥配方和传统复合肥配方进行对比试验。在多年连作的青枯病常发病田块,有机硅肥表现出显著的保肥性能优势以及在硅元素对烟株的抗性诱导下延迟青枯病发病的能力,最终在产量和产值上表现显著差异。通过施用有机硅肥能有效降低烟叶中铅、镉等重金属的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酿用高粱新品种
    卢华兵, 朱正梅, 吕学高, 石丽敏, 宋费玲
    2020, 61 (9):  1765-17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19
    摘要 ( 256 )   HTML ( 1 )   PDF(1199KB) ( 1003 )  
    为了筛选适宜浙江省尤其是中部地区种植的酿用高粱品种,用DTOPSIS法对2019年浙江省高粱新品种展示东阳点的12个高粱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金糯粱9号、金糯粱2号和晋杂22,此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表明DTOPSIS法可用于高粱新品种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调研
    刘玉红, 孙彩霞, 宗侃侃, 赵学平, 张岑容
    2020, 61 (9):  1768-17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0
    摘要 ( 333 )   HTML ( 9 )   PDF(1617KB) ( 1005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发现,抽检的浙贝母鲜样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但抽检干样的合格率只有50%。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和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提高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洪春桃, 沈登锋, 魏斌, 章建红
    2020, 61 (9):  1772-17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1
    摘要 ( 539 )   HTML ( 1879113730 )   PDF(1345KB) ( 1225 )  
    为了探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本研究以华重楼4年生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0%遮阴度、50%遮阴度、70%遮阴度、90%遮阴度和林下栽培(郁闭度0.9)5种不同的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其株高显著增加,在遮阴度为70%时达到最高,但是显著低于林下栽培。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林下栽培时达到最高。光合速率(Pn)在林下栽培时最高(7.6 μmol·m-2·s-1),其次为遮阴度70%(6.0 μmol·m-2·s-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遮阴处理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华重楼株高与Pn密切相关,为保证其最大的光合潜力,在人工栽培华重楼时,其遮阴度应控制在70%~90%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中药材2019年产销形势及产业提升发展建议
    何伯伟, 姜娟萍, 徐丹彬, 王松琳
    2020, 61 (9):  1776-17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2
    摘要 ( 356 )   HTML ( 2 )   PDF(1202KB) ( 1112 )  
    分析2019年浙江省中药材产销情况,总结提升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推广生态化种植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食药物质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边际效应;共创“浙产好药”品牌,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等对策建议,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提取黄精总酚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冯庭辉, 贾巧君, 郭晖, 金美艳, 陈喜良, 刘峰, 梁宗锁
    2020, 61 (9):  1780-17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3
    摘要 ( 401 )   HTML ( 2 )   PDF(4655KB) ( 995 )  
    基于超声提取黄精总酚的工艺体系,围绕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次数等5个因素对黄精总酚提取率的影响分别开展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以黄精总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次数这3个对黄精总酚提取影响较大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黄精总酚的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温度37 ℃、超声时间30 mins、超声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黄精总酚的提取率可达7.003 35 mg·g-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江西省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初探
    戴天放, 徐光耀, 麻福芳, 吴海军, 赖春莲
    2020, 61 (9):  1785-17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4
    摘要 ( 318 )   HTML ( 2 )   PDF(1177KB) ( 921 )  
    江西省作为全国食用菌主产区之一,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农业废弃物替代食用菌原料模式、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食用菌与种植业之间生态农业模式等。总结了江西省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了规划与政策还不到位、专业化力量不足、成熟模式不多等问题;提出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引培龙头、打造产业,优选模式、示范推广,完善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芦笋下脚料还田腐解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玉玲, 叶艳英, 张冰冰, 汤泳萍, 周劲松, 罗绍春
    2020, 61 (9):  1788-17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5
    摘要 ( 300 )   HTML ( 0 )   PDF(1298KB) ( 984 )  
    以芦笋下脚料为原料,经烘干粉碎,与田园土、草炭混配腐解处理后种植几种蔬菜,调查几种蔬菜株高、茎粗和干鲜重等生长指标。分析芦笋下脚料不同浓度添加腐解对几种蔬菜幼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下脚料还田腐解显著增加了黄瓜、苦瓜和茄子的株高、茎粗和鲜重,24 mg·kg-1浓度添加影响最为显著。芦笋下脚料在24 mg·kg-1浓度添加还田腐解增加了油菜幼苗的干鲜重,12 mg·kg-1浓度下影响不大。总之,芦笋下脚料还田增加了蔬菜生物量,但对不同蔬菜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该结果为芦笋下脚料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棚设施栽培对柑橘香气成分的影响
    王登亮, 孙建城, 刘春荣, 郑雪良, 查波
    2020, 61 (9):  1791-17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6
    摘要 ( 305 )   HTML ( 1 )   PDF(1493KB) ( 1019 )  
    为探明大棚设施栽培对柑橘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椪柑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共分离鉴定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椪柑果皮香气成分中共分离鉴定出64种香气物质,单萜烃类含量最高,其中以柠檬烯的含量最高;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椪柑香气成分总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大棚栽培下的椪柑总香气含量增长速率较露天栽培更快,大棚和露天栽培椪柑香气成分中的单萜烃类、含氧单萜类、醛类和酯类香气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露天栽培的含氧单萜类香气成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针菇子实体富硒栽培探讨
    马吉平, 王素贞, 钟国祥, 胡建平, 张诚
    2020, 61 (9):  1795-17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7
    摘要 ( 248 )   HTML ( 0 )   PDF(1225KB) ( 827 )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的栽培料中培养金针菇,利用金针菇对无机硒的富集和转化功能,培植出富硒金针菇,并测定其子实体的硒含量。结果表明,金针菇的富硒能力较强,富硒金针菇子实体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金针菇子实体。当培养料中硒浓度≤300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增加;>300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食用菌废弃物的利用
    麻福芳, 孔丽娟, 徐光耀, 戴天放
    2020, 61 (9):  1797-18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8
    摘要 ( 279 )   HTML ( 0 )   PDF(1198KB) ( 916 )  
    随着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不合理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本文介绍了江西省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其现有的食用菌废弃物利用方式,以及发现现有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盐胁迫条件对芹菜根部土壤的影响
    顾寅钰, 衣葵花, 梁晓艳, 李萌, 许润海, 王向誉, 陈传杰
    2020, 61 (9):  1801-18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29
    摘要 ( 282 )   HTML ( 0 )   PDF(1242KB) ( 854 )  
    土壤盐渍化和淡水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探讨如何利用盐渍化土地和海水,以芹菜为材料,研究盐土和海水灌溉胁迫对芹菜根部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非盐土还是盐土,土壤电导率、K+、Na+含量都会随着灌溉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土壤电导率和Na+含量的升高幅度较大;而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盐土采用淡水灌溉可以大幅降低土壤电导率和K+、Na+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切花多头菊品种基质栽培应用综合评价
    郭方其, 吴超, 黑银秀, 刘君, 叶琪明, 徐智豪, 柴金甫
    2020, 61 (9):  1804-18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0
    摘要 ( 491 )   HTML ( 0 )   PDF(1375KB) ( 1112 )  
    根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引种、自主繁育的36个切花多头菊品种进行17个农艺性状观察测量、评价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切花多头菊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高尔夫、艾丽惊喜和艾丽金芝等20个品种适合浙江平地设施基质栽培。基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在遗传距离20处可分为4类,第1类占参试品种数的86.1%,表现生育期稳定,光周期反应时间适中,有利提高切花品质,这为1年多季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便利。主成分分析表明,分枝数、株高、叶片数、花序长和叶刻深度等性状是造成多头菊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视为创新育种种质资源评价和亲本选择的主要形态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绿色屋顶发展现状与前景
    何家浩
    2020, 61 (9):  1810-18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1
    摘要 ( 620 )   HTML ( 46 )   PDF(3894KB) ( 1206 )  
    鉴于近几年城市绿化和屋顶绿化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单分析了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绿色屋顶的发展现状、政策和未来规划。根据国内绿色屋顶发展晚、进度慢、结构单一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屋顶建设经验,分析国内绿色屋顶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设立激励政策,制定各级标准和加速国际间交流学习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土灭菌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李萌, 顾寅钰, 梁晓艳, 张海洋, 衣葵花, 王向誉, 郭洪恩
    2020, 61 (9):  1816-18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2
    摘要 ( 374 )   HTML ( 45 )   PDF(1253KB) ( 1011 )  
    采用沙土灭菌的方式,研究沙土灭菌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沙土中盐地碱蓬种子萌发较快,7 d萌发率达到90.5%,高于灭菌沙土;灭菌处理后,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和叶片数低于自然沙土;种植60 d后,自然沙土中盐地碱蓬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及总根尖数均显著高于灭菌沙土。因此,土壤微生物在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发育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滨海湿地耐盐植物生长的潜在生物菌肥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
    朱伊平, 管孝锋, 黄海龙, 陆林峰
    2020, 61 (9):  1819-18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3
    摘要 ( 448 )   HTML ( 20 )   PDF(1296KB) ( 976 )  
    概述现代化农业的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的设计架构。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包含了远程诊断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农户根据提交病虫害的相关信息,运用远程诊断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专家咨询系统的在线咨询进行病虫害远程诊断,为农业病虫害的诊断工作提供准确便捷的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常见水稻病毒病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庄新建, 徐红梅, 甘海峰, 贺振, 刘芳, 张坤
    2020, 61 (9):  1821-18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4
    摘要 ( 425 )   HTML ( 1 )   PDF(19962KB) ( 1118 )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其中,水稻病毒病经常造成水稻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水稻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筛选高抗品种,但是筛选高抗品种的过程比较复杂,要及时检测田间水稻和介体昆虫的带毒情况,并且应尽早清理发病的水稻植株,灭杀田间介体昆虫来降低病毒危害。因此,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的检测水稻病毒和介体昆虫带毒情况对预测病害的流行与病害防治非常重要。通过对已发表文章中水稻病毒病的发病症状、病毒粒子形态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而让广大植保工作者能在田间快速准确地识别病毒病害,并能迅速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简单快捷的检测。该研究对水稻病毒病的预测预报、田间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龙病菌在温州蜜柑植株体内繁衍与自然扩散模型
    孟幼青, 汪恩国, 余继华, 钟列权, 李艳敏, 殷琛
    2020, 61 (9):  1833-18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5
    摘要 ( 363 )   HTML ( 1 )   PDF(1310KB) ( 967 )  
    为揭示温州蜜柑黄龙病自然感染扩散轨迹和发病流行规律,运用病穗嫁接接种法,对感染黄龙病的温州蜜柑植株进行逐月抽样和黄龙病PCR检测,长期(2002—2016年)跟踪调查温州蜜柑果园自然发病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黄龙病菌在植株体内逐月(M)繁衍扩散呈Logistic曲线上升趋势,植株叶片从局点到全株感染约为20~22个月;黄龙病菌在果园自然扩散也呈Logistic轨迹,温州蜜柑无病果园一旦感染显症后,自第2年开始病情就会渐趋上升,直至第14~15年趋向峰值,即积年病指趋向60左右,积年发病率90%左右,此后增速趋缓。说明黄龙病在温州蜜柑果园自然扩散大周期为14~15 a。这些规律和模型对开展柑橘种苗检疫、疫情风险预警及其防控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唑醇等3种杀菌剂对稻曲病与纹枯病的防效
    赵敏, 李荣, 张国忠, 尹微, 方雪勇
    2020, 61 (9):  1837-18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6
    摘要 ( 411 )   HTML ( 1 )   PDF(1168KB) ( 1103 )  
    进行3 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稻曲病与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7 d,667 m2施用30%肟菌·戊唑醇40 mL、5%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86.6%、84.3%、72.6%和87.2%、85.0%、63.3%;对纹枯病药后15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83.8%、86.3%。水稻破口前17 d,667 m2施用30% 肟菌·戊唑醇40 mL、5% 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74.7%、87.8%、87.8%和 72.9%、91.2%、91.2%;对纹枯病药后22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70.1%、80.1%。3种杀菌剂在破口前7 d 施用1次,对稻曲病防效以30%肟菌·戊唑醇最好,60%A井冈霉素较差;在破口前17 d施用1次,以5%已唑醇与60%A井冈霉素较好,30%肟菌·戊唑醇较差。兼治纹枯病以60%A井冈霉素与30% 肟菌·戊唑醇较好,5%已唑醇次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控肥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郑许松, 田俊策, 钟列权, 王会福, 吕仲贤
    2020, 61 (9):  1839-18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7
    摘要 ( 460 )   HTML ( 1073741951 )   PDF(1365KB) ( 1247 )  
    以甬优538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临海市的单季稻区进行连续3 a的水稻控肥试验,检验其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当地习惯施肥(对照)相比,控肥处理减少了氮、磷用量,增加了钾用量,且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重,增加穗粒肥比重。结果表明,控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5.3%~12.6%,同时降低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控肥处理的稻飞虱种群数量、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纹枯病病株率和稻曲病病穗率分别降低26.1%~64.5%、16.0%~66.7%、9.1%~46.1%、7.5%~93.5%。从土壤养分来看,控肥处理第1年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后2年即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 a内始终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控肥的持续应用并不会导致稻田肥力降低,稻田系统的土壤养分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且能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王华, 卫勤, 何吉, 曹云
    2020, 61 (9):  1843-18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8
    摘要 ( 337 )   HTML ( 2 )   PDF(1176KB) ( 1067 )  
    介绍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技术集成,包括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和药剂防治等相结合的技术要点,为水稻生产实现病虫草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安全优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可操作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基硫菌灵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贺丽萍, 吴长兴, 徐明飞, 陈丽萍, 苍涛, 宋雯, 张怡
    2020, 61 (9):  1846-18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39
    摘要 ( 460 )   HTML ( 40 )   PDF(1186KB) ( 1202 )  
    为明确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对番茄叶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叶霉病有较好的防效,未产生药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适宜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量为577.5~787.5 g·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楝素等生物杀虫剂对韭菜蓟马的防治效果
    王小梦, 巴秀成, 高庆华, 马仁贵, 刘俊展, 张路生
    2020, 61 (9):  1848-18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0
    摘要 ( 416 )   HTML ( 2 )   PDF(1183KB) ( 1020 )  
    田间进行几种杀虫剂对韭菜蓟马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9%阿维·唑虫酰胺悬浮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处理,药后7 d防效高于64.0%;5%d-柠檬烯可溶液剂、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处理也表现出不错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3%、49.7%和43.8%,优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处理,在田间可以作为化学药剂的轮混替代产品,实现对韭菜蓟马的绿色防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施内温湿度生态调控对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张豫超, 杨肖芳, 许关桐, 苗立祥, 蒋桂华
    2020, 61 (9):  1850-18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1
    摘要 ( 391 )   HTML ( 1 )   PDF(1631KB) ( 1163 )  
    灰霉病是草莓设施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设施内的高湿环境是灰霉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本文以绿色生态防控为抓手,研究了通风时长对棚内温湿度变化和灰霉病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春草莓栽培期间,不论晴天、雨天,增加通风换气时间都能降低草莓设施内空气湿度;延长通风时间使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灰霉病为害程度减轻。因此,冬春季草莓设施栽培只要在第二、三花序集中开花时适当提高棚温,以保障花粉萌发,其他时间在保证棚内夜温不低于5 ℃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棚内长期高湿状态,可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保障草莓果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刘同金, 李瑞娟, 冯义志, 潘金菊, 张爱娟, 吕素洪, 于建垒, 梁林
    2020, 61 (9):  1854-18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2
    摘要 ( 354 )   HTML ( 3 )   PDF(1221KB) ( 1032 )  
    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噻虫嗪在菜豆中残留的检测方法、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与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对噻虫嗪、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5×10-11g,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1,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94%和89%~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4.2%和4.6%~7.7%。噻虫嗪在菜豆中的半衰期为2.0~4.1 d,药后5 d消解69.3%以上。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75.0、112.5 g·hm-2时,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0 d,收获的菜豆中噻虫嗪的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1,故推荐该药在菜豆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国政, 王晓青, 方勇, 谢董妍, 王琼毓, 丁检
    2020, 61 (9):  1858-18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3
    摘要 ( 329 )   HTML ( 6 )   PDF(1178KB) ( 1042 )  
    在总结嘉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做法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在重点人群、重点品种、源头监管、优质优价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加强重点监管、建设农产品监管大平台、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建设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熊涛
    2020, 61 (9):  1861-18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4
    摘要 ( 492 )   HTML ( 7 )   PDF(1181KB) ( 1109 )  
    作者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解剖:绿色种源挖掘和种质创新开发不够,种质资源库缺失;绿色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薄弱,知名品牌少;绿色农产品检测、认证监管不完善,质量溯源信息平台不健全。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强化绿色食品检测、认证监管,维护绿色食品公信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椹果醋的液态发酵工艺
    范作卿, 李公存, 施新琴, 王娜, 朱琳, 郭光
    2020, 61 (9):  1864-18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5
    摘要 ( 297 )   HTML ( 0 )   PDF(1247KB) ( 1000 )  
    桑椹果醋是以新鲜成熟桑椹为原料,通过二次液态发酵工艺酿制而成的纯天然酸性调味品。该发酵工艺受多种影响因素制约,为均衡各影响因素,优化发酵工艺条件,该研究在分析不同的酒精浓度、接种量、通气量、发酵温度等单因素对桑椹果醋的液态发酵工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桑椹果醋液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发酵酒精浓度为8%,接种醋酸菌种量为发酵液量的1.2%,通气量为0.03 m3·h-1,发酵温度为38 ℃,在此最优组合条件下桑椹果醋产酸能力为56.9 g·L-1。发酵成的桑椹果醋口感柔和、醋香浓郁,具有典型的桑果风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黄海龙, 朱伊平, 陆林峰, 管孝锋
    2020, 61 (9):  1867-18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6
    摘要 ( 312 )   HTML ( 3 )   PDF(1163KB) ( 997 )  
    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实现路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以便实现农产品信息可追溯,提高农业行业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咸蛋腌制液循环利用工艺
    付晓陆, 邹礼根, 马丽萍
    2020, 61 (9):  1869-18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7
    摘要 ( 203 )   HTML ( 2 )   PDF(1295KB) ( 798 )  
    研究传统高盐高有机物含量的咸蛋腌制液循环利用工艺,以浊度和化学需氧量为指标,通过对腌制液进行煮沸、过滤及补盐工艺,在保证咸蛋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咸蛋腌制液的3次循环利用,大幅节约了食盐用量,减少了高盐废水的排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QuEChERS-HPLC/MS/MS法测定鸡蛋中的氯羟吡啶和阿维菌素
    黄梅英, 王华珍, 卢军, 王峰, 陈志民, 付丽红, 章舒祺
    2020, 61 (9):  1872-18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8
    摘要 ( 255 )   HTML ( 0 )   PDF(2255KB) ( 1000 )  
    建立应用QuEChERS-HPLC/MS/MS法测定鸡蛋中氯羟吡啶和阿维菌素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阿维菌素和氯羟吡啶添加浓度为5.0、10.0、20.0 μg·kg-1时,回收率为76.5%~86.7%,相对标准偏差为3.3%~7.1%,两种化合物检测限分别为0.25和0.5 μg·kg-1,定量限为0.5和1.0 μg·kg-1。此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日常快速检测筛选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傅里叶描述子和Hu不变矩的油茶果识别
    陈斌, 饶洪辉, 刘木华
    2020, 61 (9):  1876-18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9
    摘要 ( 259 )   HTML ( 16777216 )   PDF(3114KB) ( 913 )  
    青色油茶果及其背景色差不大,形状特征差别明显,可用于特征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Hu不变矩形状特征和BP神经网络识别油茶果的方法。首先将油茶果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提取H分量后进行二值化;其次通过形态学算法去除二值化图像中的噪声;然后提取其前8阶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作为BP神经网络特征向量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油茶果识别率为85%。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率,提取油茶果的7个Hu不变矩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识别,识别率可达1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果加工分拣技术与损伤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蔡静, 周昕, 周锦云, 张俊
    2020, 61 (9):  1881-18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0
    摘要 ( 297 )   HTML ( 9 )   PDF(2762KB) ( 856 )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但是水果采后处理的分拣过程由于机械损伤造成损耗较大,结合当前水果分拣技术与损伤研究现状,分析分拣技术和水果损伤原因,展望水果加工时分拣低损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AMMI模型稳定性分析
    陈传杰, 孙景诗, 肖连明, 郭光, 顾寅钰
    2020, 61 (9):  1884-18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1
    摘要 ( 236 )   HTML ( 0 )   PDF(1215KB) ( 920 )  
    为了解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参鉴桑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筛选适合北方种植的高产稳产桑品种,利用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7个品种在3个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变异为变异的主要部分,交互作用变异大于环境变异。所有参鉴品种的丰产性能均高于对照。其中,皖桑1号、皖桑2号、晋选8号、晋选9号的稳定性和丰产性能均优于对照,而昌盛的丰产性能表现最为突出。相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48.6%,比位列第2位的0206提高23.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蒋阳阳, 李海洋, 崔凯, 吴明林, 汪翔, 魏泽能, 周蓓蓓
    2020, 61 (9):  1887-18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2
    摘要 ( 390 )   HTML ( 7 )   PDF(1296KB) ( 945 )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池州市贵池区创新发展多措并举推进绿色畜牧业循环发展的探讨
    章廊, 荣慧芳
    2020, 61 (9):  1891-18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3
    摘要 ( 260 )   HTML ( 0 )   PDF(1438KB) ( 888 )  
    近年来,各地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贵池区按照“就地消纳、综合利用、能量循环、变废为宝”的原则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种养结合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有效提高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探讨
    谭佳, 宋文静, 刘瑞良, 许雷, 韦启鹏, 饶煜玲
    2020, 61 (9):  1895-18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4
    摘要 ( 293 )   HTML ( 1 )   PDF(1427KB) ( 1062 )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调查样本,结合该市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土地对粪污承载能力,对醴陵市推行的种养结合、污水达标排放、异位发酵床3种畜禽粪污利用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醴陵市土地承载能力相当于240.862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规模为191.52万头生猪当量,基本可实现种养平衡。种养结合模式投资预算不大,利于农作物增产、增质,是大部分养殖场选择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异位发酵床模式适用于规模大、有稳定干粪销售渠道的畜禽养殖场;污水达标排放模式设备昂贵,粪污回报率小,适合较大型的规模养殖企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湿地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研究初探
    刘长娥, 周胜, 程彬彬, 原源
    2020, 61 (9):  1899-19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5
    摘要 ( 295 )   HTML ( 0 )   PDF(1347KB) ( 955 )  
    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灾区,人工湿地是一种技术成熟的自然生态污水处理工艺,为加快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文章通过对人工湿地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筛选污染去除效能较高的湿地类型与植物。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去除效能较高,芦苇具有较强的持续生长能力。同时探析了高效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健康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对保定市肉羊产业的影响
    李娜, 李珍
    2020, 61 (9):  1903-19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6
    摘要 ( 265 )   HTML ( 1 )   PDF(1181KB) ( 893 )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危害全国人民的健康,也对许多产业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保定市内的18个屠宰加工企业和养殖场进行了电话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疫情对保定市肉羊产业饲料供应、养殖、屠宰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棱大麦浙皮10号青贮饲用营养品质分析
    巫小建, 俞慧明, 曾凡荣, 岳文浩, 郑会超, 汪军妹
    2020, 61 (9):  1906-19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7
    摘要 ( 429 )   HTML ( 7 )   PDF(1168KB) ( 1042 )  
    对二棱大麦品种浙皮10号在青贮前后的饲用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青贮前全株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乳酸、乙酸以及丙酸含量分别为12.23%、27.37%、49.34%、3.84%、0.71%和1.76%;经青贮后,粗蛋白含量下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10%左右,而乳酸等有机酸含量上升近30%;青贮前后均未检测出丁酸。由此得出,浙皮10号具有较好的青饲和青贮品质,适宜在浙江省作为青饲作物和青贮原料进行推广,合理利用浙江省冬闲田,实现粮饲双丰收,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彭柳林, 余永琦, 余艳锋, 付江凡, 王长松
    2020, 61 (9):  1908-19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8
    摘要 ( 442 )   HTML ( 5 )   PDF(1278KB) ( 1065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江西省不断摸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江西做法”:强化“三变三统一”,形成全省“一盘棋”;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狠抓关键环节,“一把标尺”严把关;提升治理能力,完善“一套制度”;统筹资源推行“8个结合”,打好“一套组合拳”;探索多种模式,实现高效利用“一个目标”。但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也分别有部分项目设计方案不尽科学合理、部分项目工程质量存在把关不严现象、长效管护利用机制仍不够健全、工程进度存在滞后问题,及土地流转受阻、补贴标准不同区域认可度不同、农户对土地平整接受度不高、农用水价改革遇阻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建立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评价体系,建立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奖惩机制,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利用效率,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促进高标准农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实例与分析建议
    邵建均, 吕旭东, 王永尚, 鲁长根
    2020, 61 (9):  1915-19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59
    摘要 ( 388 )   HTML ( 26214400 )   PDF(6090KB) ( 1255 )  
    从平原地区排水生态沟渠系统建设、山区农田排水沟渠生态化改造、水源地等敏感区域排水沟渠生态化改造、以畈为单元的农田尾水“零排放”生态循环模式等方面遴选浙江省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的典型案例,总结其技术要求和建设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沟渠生态化改造不彻底、水生植物种植品种单一、重项目建设轻日常管护等,进而提出注重功能发挥、科学建设、长效运维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施文全, 顾金峰, 马国胜
    2020, 61 (9):  1918-192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0
    摘要 ( 410 )   HTML ( 1 )   PDF(1419KB) ( 1135 )  
    为了保证农田的生产质量以及粮食安全,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评价体系。本研究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且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创建、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标准基本农田的规划与建立受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同,说明了江苏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占据总面积的65%,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准确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条子泥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徐雅, 张华兵, 刘玉卿, 吴菲儿, 韩爽
    2020, 61 (9):  1922-19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1
    摘要 ( 370 )   HTML ( 0 )   PDF(1348KB) ( 988 )  
    在江苏东台弶港的条子泥堤外共设8个样地,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分析表层沉积物中Cu、Cr、As含量,并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3种重金属元素中只有Cu含量超过了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3种元素中,As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Cr,Cu最低。样地中Cu的污染系数在1.17~1.35,处于中污染状态;As、Cr的污染系数低,处于安全状态。8个样地中有3个样地处于轻度污染级别,其余5个处于安全状态,但其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下,整体属于低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洪雅芳, 郑昆荩, 沈立, 白丽月, 阮妙鸿
    2020, 61 (9):  1925-19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2
    摘要 ( 352 )   HTML ( 4 )   PDF(2283KB) ( 909 )  
    农业资源环境是维护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总结了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还面临耕地资源紧张,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不足,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和挑战。下一步,要从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推广智能节水与科学施肥、开发农业新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灌溉系统的研究进展
    任玉洁, 郭洪恩
    2020, 61 (9):  1932-19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3
    摘要 ( 600 )   HTML ( 28 )   PDF(2627KB) ( 912 )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肥料滥用又对水体、土壤、环境等造成严重污染,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解放劳动力、减少肥料对环境污染的一种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本文结合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展望了云计算平台模式下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做好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
    屠翰, 徐钢, 华永新
    2020, 61 (9):  1936-19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4
    摘要 ( 454 )   HTML ( 15 )   PDF(1178KB) ( 1207 )  
    分析杭州市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杭州市在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建设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构建包括原料收集系统、生产加工系统、产品利用系统,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并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孙雪婷, 凌水仙, 李李
    2020, 61 (9):  1939-19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5
    摘要 ( 471 )   HTML ( 3 )   PDF(1180KB) ( 890 )  
    研究分析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阐述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先行、集约节约、培训宣传、典型示范、督查考核五大做法。对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源头分类准确率偏低,收运不规范,处理站点运行绩效较差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注重营造宣传氛围,强化针对性督查指导,实行精细化监督管理等措施,推进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展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区块链技术在优质安全粮食产业中应用与挑战
    吴文革, 季雅岚, 孙雪原, 许有尊, 习敏, 周永进, 陈刚
    2020, 61 (9):  1942-19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6
    摘要 ( 434 )   HTML ( 37 )   PDF(1347KB) ( 1028 )  
    我国农业正处于升级转型的重要时期,融合区块链技术能够加快粮食安全生产数据和经济信息共享,做到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业务流程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安全可信体系,进而促进优质粮食安全生产、拓展全产业链功能、保障粮食安全。本文设计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运作机制与流程,将区块链技术引用到粮食安全生产信息中,详细分析了区块链在粮食产品安全信息中的技术设计、应用方案和前景展望,并分析了粮食产品安全信息区块链技术体系面临的挑战。粮食产品安全信息区块链技术体系对保证粮食安全,提供了农产品从播种—收获—产品—消费的全程溯源,对农业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规模化、智能化和统一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疫情时期浙江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建议
    汪洁, 朱有为, 汪玉磊
    2020, 61 (9):  1947-19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7
    摘要 ( 477 )   HTML ( 1342439433 )   PDF(1176KB) ( 1310 )  
    从组织领导、工作方式等方面总结了浙江省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经验做法,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即强化组织、压实责任、注重指导、加强检查、强化管控、深化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订单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探析
    白美美
    2020, 61 (9):  1950-19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68
    摘要 ( 309 )   HTML ( 3 )   PDF(2633KB) ( 1037 )  
    随着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棚青菜生产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管理中,不但能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订单化生产管理是未来农业生产合作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将在农业合作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