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金光, 李嘉瑞. 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J]. 广西植物, 1991, 11(2): 189-192.
|
[2] |
蔡芳丽, 邹帅宇, 高浦新, 等. 不同采收时间三叶木通果实品质变化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1(1): 83-85.
|
[3] |
熊大胜, 熊英, 郭春秋, 等. 三叶木通茎藤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0(4): 28-31, 46.
|
[4] |
谢娇, 肖娅萍, 李秀华.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群落的多元分析和环境解释[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1): 72-76.
|
[5] |
刘红昌, 罗春丽, 李金玲, 等. 贵州三叶木通生境土壤理化特性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10): 115-117.
|
[6] |
席在星. 三叶木通RAPD最佳反应体系的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6): 608-610, 630.
|
[7] |
田宗城, 李峰, 王文龙, 等. 木通属植物的RAPD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7(2): 40-42.
|
[8] |
KITAOKA F, KAKIUCHI N, LONG C F, et al. Difference of ITS sequences of Akebia plants growing in various parts of Japan[J].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09, 63(3): 368-374.
|
[9] |
ZIETKIEWICZ E, RAFALSKI A, 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 Genomics, 1994, 20(2): 176-183.
|
[10] |
张铮, 王强. 三叶木通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14(3): 141-144.
|
[11] |
蒋明, 应梦豪, 徐丽娜, 等. 珍稀植物日本荚蒾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1, 48(1): 100-106.
|
[12] |
李丽, 陈绪中, 姚小洪, 等. 三种木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 28(4): 497-506.
|
[13] |
谢一青, 李志真, 黄儒珠, 等. 武夷山不同海拔光皮桦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 林业科学, 2008, 44(3): 50-55.
|
[14] |
涂敏, 王云月, 卢宝荣, 等. 云南省不同地理位置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6): 998-1003.
|
[15] |
马紫荆, 张云玲, 刘彬. 天山中段南坡巴伦台地区不同海拔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 广西植物, 2022, 42(7): 1116-1125.
|
[16] |
KRAHULEC F.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in higher plants[J]. Folia Geobotanica et Phytotaxonomica, 1990, 25(3): 238.
|
[17] |
何梦玲, 林丹, 李嘉惠, 等. 白木香种质资源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草药, 2022, 53(11): 3441-3447.
|
[18] |
蒋笑丽, 章建红, 李玉祥, 等.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石楠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 636-639.
|
[19] |
张雪, 马玉华, 仲伟敏. 贵州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11):2192-2197.
|
[20] |
申彦晶, 严萍, 赵翾, 等. ISSR和ITS标记在白木香遗传变异研究中的应用[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12):128-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