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若蘅, 黄成毅, 邓良基, 等. 四川省化肥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及趋势模拟[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11): 1739-1751.
|
[2] |
郝雯悦, 王西娜, 王月梅, 等. 小麦过量施肥的危害及化肥减施途径[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24): 40-44, 48.
|
[3] |
王瑞雪, 徐智, 汤利, 等. 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主要障碍因子及其修复措施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8): 1300-1305.
|
[4] |
郭振, 汪怡珂, 卢垟杰, 等. 耕地土壤板结原因和改良途径研究进展: 以贵州地区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 2018, 24(12): 87-90.
|
[5] |
本刊编辑部编辑. 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J]. 乡村科技, 2022, 13(22): 2.
|
[6] |
马凡凡, 邢素林, 甘曼琴, 等.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5): 89-96.
|
[7] |
高捷, 李思宇, 成大宇, 等.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3): 20-26.
|
[8] |
付浩然, 李婷玉, 曹寒冰, 等. 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的驱动因素探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3): 561-580.
|
[9] |
曹小闯, 李烨锋, 吴龙龙, 等. 氨基酸水溶肥施用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36(4): 888-895.
|
[10] |
郭天宇, 徐宁彤, 曲琪环. 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7): 59-61.
|
[11] |
魏晓东, 宋雪梅, 赵凌, 等. 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95-306.
|
[12] |
梅清清, 田仓, 周青云, 等. 喷施螯合态锌肥对水稻产量、锌含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5): 27-31.
|
[13]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4] |
林忠, 于猛, 莫炳贵, 等. 不同硫酸锌肥施用量对苍梧县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22, 16(24): 33-36.
|
[15] |
李思平, 丁效东, 曾路生, 等. 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水稻生长指标及光合参数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2): 208-215.
|
[16] |
许海敏, 虞鹏程, 冯敏谢. 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甬优1540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6): 1438-1441.
|
[17] |
张禹, 吴学荣, 刘晓霞, 等. 化肥减量施用对浙南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2): 247-249.
|
[18] |
杜海萌, 韦还和, 余清源, 等. 水稻叶面肥研究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 作物杂志, 2022(3): 33-38.
|
[19] |
梅清清, 田仓, 周青云, 等. 基施螯合态锌肥对水稻产量、稻米锌含量和品质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21, 36(4): 96-101.
|
[20] |
郭九信, 廖文强, 孙玉明, 等. 锌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籽粒氮锌含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2): 185-192.
|
[21] |
陈晨, 张欣, 户少武, 等. 水稻花后叶面锌和尿素配施对稻米锌营养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1(8): 1636-1646.
|
[22] |
杨波, 靳辉勇, 屠乃美, 等. 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18, 24(3): 47-50, 58.
|
[23] |
徐巡军, 葛仁山, 李晓, 等. 锌肥种类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化肥工业, 2019, 46(4): 54-60.
|
[24] |
刘琦, 王张民, 潘斐, 等. 大田条件下水稻锌营养强化方法探究及效果评估[J]. 土壤, 2019, 51(1): 32-38.
|
[25] |
刘露, 杨新鑫, 张丽梅, 等. 磷锌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0(2): 156-165.
|
[26] |
刘春梅, 张明聪, 王孟雪, 等. 扬花期叶面施锌对寒地水稻Zn、N、P、K吸收和积累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13): 87-91.
|
[27] |
丁文成, 何萍, 周卫.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29(2): 201-221.
|
[28] |
马垒, 李燕, 魏建林, 等. 连续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细菌群落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8): 1353-1363.
|
[29] |
刘彦伶, 李渝, 张雅蓉, 等. 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22, 53(4): 948-955.
|
[30] |
王静, 王磊, 刘耀斌, 等.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35(2): 184-192.
|
[31] |
范钊, 高绘文, 吴建富, 等. 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及其物理、化学组分对施肥措施的响应[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3(1): 214-222.
|
[32] |
黄巧义, 黄建凤, 黄旭, 等. 早稻秸秆还田和减钾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2, 43(10): 4706-4715.
|
[33] |
唐继伟, 徐久凯, 温延臣, 等. 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11): 1827-1834.
|
[34] |
黄雷, 毛小云, 王君, 等. 促释磷肥的结构特征及其有效性机理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4): 769-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