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志洪. 科学施肥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J]. 土壤, 1998, 30(2): 57-63, 69.
|
[2] |
闫湘, 金继运, 梁鸣早.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J]. 土壤, 2017, 49(6): 1067-1077.
|
[3] |
段永惠, 张乃明, 张玉娟. 施肥对农田氮磷污染物径流输出的影响研究[J]. 土壤, 2005, 37(1): 48-51.
|
[4] |
杨林章, 王德建, 夏立忠. 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J]. 中国水利, 2004(20): 29-30, 5.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798-2015[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
[6] |
龙明华, 于文进, 唐小付, 等.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无公害蔬菜栽培上的效应初报[J]. 中国蔬菜, 2002(5): 4-6.
|
[7] |
刘燕.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3(12): 61-62.
|
[8] |
沈建国. 余杭耕地质量与管理[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
[9]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0] |
贾良良, 陈新平, 张福锁. 作物氮营养诊断的无损测试技术[J]. 世界农业, 2001(6): 36-37.
|
[11] |
袁洋, 代方惠, 田景恩, 等. 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J]. 种子科技, 2022, 40(15): 85-87.
|
[12] |
尹丽华, 邸文静, 于连海, 等. 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推广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 288, 291.
|
[13] |
张建明, 夏森玉, 范广璞, 等.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桃树上的应用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0): 124-126.
|
[14] |
张志强, 崔亚青, 王素华, 等. 我国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 12(8): 235,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