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阳英, 陈夏莉, 甘玉虾, 等.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 2023, 43(11): 128-133.
|
[2] |
FENG X J, PAN L T, WANG Q J, et al. Nutritional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rple sweet corn juice before and after boiling[J]. PLoS One, 2020, 15(5): e0233094.
|
[3] |
胡俏强, 谢本寿, 潘玖琴, 等. 浅述优良鲜食甜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组配方法[J]. 农业科技通讯, 2022(10): 163-166.
|
[4]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 24(7): 1-12.
|
[5] |
林立东, 杨萍. 黑甜玉米凝固性酸乳加工工艺的优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6): 187-190.
|
[6] |
韩舒楠. 不同颜色鲜食玉米品种籽粒和花丝花青素苷含量及产量研究[D]. 昆明: 云南农业大学, 2023.
|
[7] |
张彧, 李杰, 高云, 等. 黑甜玉米乳酸菌饮料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06, 27(10): 412-415.
|
[8] |
杜连起, 韩连军. 论黑玉米的开发利用[J]. 玉米科学, 2000, 8(4): 92-94.
|
[9] |
高云. 黑甜玉米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开发利用[J]. 食品科学, 2000, 21(12): 59-61.
|
[10] |
冯汉宇, 张秀海, 刘贵明, 等. 不同世代玉米株系及杂交种籽粒产量和颜色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8, 22(2): 71-77, 109.
|
[11] |
陈宇卓. 原花青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特性的作用评价[D]. 成都: 成都医学院, 2023.
|
[12] |
赵文涛. 紫黑甜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8.
|
[13] |
王平, 林瑞民, 孙慧, 等. 双隐性黑甜玉米营养成分的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4): 12.
|
[14] |
王雅凤, 张雅丽, 闻科, 等. 优质玉米黑甜杂交1号的品质性状[J]. 中国种业, 2006(8): 58.
|
[15] |
苏秋芹, 施开鸿, 兰兴庆. 玉米新品种: 龙紫黑甜1号[J]. 农业科技通讯, 2002(4): 36.
|
[16] |
胡晓丹. 鲜食玉米籽粒花青素合成规律及其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21.
|
[17] |
崔方庆, 李旭辉, 陆思奇, 等. 玉米籽粒颜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21(15): 4873-4885.
|
[18] |
TANAKA Y, OHMIYA A. Seeing is believing: engineering anthocyanin and carotenoid biosynthetic pathways[J].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08, 19(2): 190-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