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岳华. 中国古代玉米的引进和栽培史[J]. 种子世界, 1990(12): 40.
|
[2] |
郭章贤, 殷为汉, 张赞飞, 等. 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分析和利用[J]. 浙江农业科学, 1995, 36(4): 211-213.
|
[3] |
《浙江省农业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农业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
[4] |
石建尧. 浙江省玉米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J]. 中国种业, 2008(3): 19-20.
|
[5] |
赵军华, 吕学高, 楼肖成, 等. 浙江省玉米地方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5): 741-744.
|
[6] |
吕学高, 赵军华, 楼肖成, 等. 浙江省玉米农家种品质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5): 640-643.
|
[7] |
董昕, 刘剑飞, 杨华, 等. 重庆地区玉米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2): 203-211.
|
[8] |
曾艳华, 谢和霞, 程伟东, 等.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3): 654-661.
|
[9] |
吕学高, 赵军华, 卢华兵, 等. 浙江省玉米地方种质的SSR聚类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8): 1318-1321.
|
[10] |
石雷. 美国商业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 北京农业, 2007(26): 10-13.
|
[11] |
王国胜, 陈举林, 侯玮, 等.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 16(23): 77-79.
|
[12] |
李明顺, 张世煌, 李新海, 等. 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6): 60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