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林, 印志同, 陈国清, 等. 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J]. 上海农业学报, 2006(2): 111-114.
|
[2] |
郝德荣, 冒宇翔, 陈国清, 等. 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4): 478-481.
|
[3] |
莫武平. 广西鲜食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3): 174, 186.
|
[4] |
赵文明, 孔令杰, 陈艳萍, 等. 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品质性状育种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28(2): 31-34, 38.
|
[5] |
赵文明, 袁建华, 张美景, 等. 彩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1701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 2022, 36(1): 84-87.
|
[6] |
张沛敏, 邵林生, 闫建宾, 等.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 2022, 50(2): 135-141.
|
[7] |
周茂新, 苏国连, 包雪冰. 北海地区9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23(15): 49-51.
|
[8] |
盛洁, 禤豪新, 梁世龙, 等. 12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评价[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 36(5): 26-32.
|
[9] |
张隽超, 芮体江, 田景梅, 等. 2021年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自主试验及鉴定[J]. 农业科技通讯, 2022(12): 59-62.
|
[10] |
张晓梅, 汤超云, 张碧胜, 等. 低纬高原地区鲜食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7): 41-45.
|
[11] |
陈以相, 杨俊华, 唐李军, 等. 南亚热带不同小麦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12): 35-37, 40.
|
[12] |
彭勃, 袁文娅, 王奕, 等. 紧凑型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创制与评价[J]. 核农学报, 2021, 35(3): 526-534.
|
[13] |
汤国民, 龙丽萍, 夏德君, 等. 优质糯玉米杂交种烟糯7号的选育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2): 166-168.
|
[14] |
冯素芬, 刘元剑, 许蕊淇, 等. 云南省近年审定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1): 220-226.
|
[15] |
董朋飞. 郑单958双亲近缘系的生育差异及其在F1中的遗传表现[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8.
|
[16] |
李余良, 刘建华, 胡建广, 等. 糯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S1): 24-25.
|
[17] |
周惠萍, 李月秋, 吴景芝, 等. 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3(3): 498-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