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娟,郭晋川,吴建强. 不同灌溉方式下甘蔗光合特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150-158. [2] 杨善,江永,周鸿凯,等. 甘蔗光合因子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2015(4):69-73. [3] 胡桂娟,刘嘉芬. 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淀粉滞留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1994(2):48-50. [4] 徐照丽,李天福. SPAD-502 叶绿素仪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23-24. [5] 徐照丽,杨彦明,卢秀萍,等.不同烤烟品种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特征[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5):499-501. [6] 陈晓群,尹学红,张学军,等. 基于冬小麦叶绿素值推荐氮肥追施量的研究初报[J]. 宁夏农林科技,2010(2):5-6. [7] 李梅,徐明珠,何勇,等. 马铃薯晚疫病叶片SPAD值的高光谱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6(12):136-142. [8] 何军,常元莉,李雪蓉,等. 节灌条件缓释肥对水稻株高、分蘖、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3):7-9. [9] 邢其乡,疏冕,刘薇薇,等. 不同荔枝品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的拟合曲线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1(1):117-118. [10] 程凯凯,唐海明,汤文光,等.不同水稻土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1):7-11. [11] 杨亦扬,马立锋,石元值,等. 叶绿素仪(SPAD)在茶树氮素营养诊断中的适用性研究[J]. 茶叶科学,2008,28(4):301-308. [12] 李文凤,范源洪,陈学宽,等. 甘蔗糖分的快速测定方法[J]. 中国糖料,2009(2):14-15. [13] AITKEN K S,JACKSON P A,MCINTYRE C L.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dentified for sugar related traits in a sugarcane (Saccharumspp.) cultivar×Saccharumofficinarumpopulation[J]. Theor Appl Genet,2006,112:1306-1317. [14] 桃联安,经艳芬,董立华,等.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82-114测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3):419-424. [15] 马宗斌,房卫平,谢德意,等. 氮肥和DPC用量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09,21(3):224-229. [16] 汪玲,朱靖蓉,杨涛,等. 氮肥施用策略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10,22(5):454-459. [17] 刘家勇,赵培方,杨昆,等.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的选育[J]. 中国糖料,2016,38(1):8-10. [18] 王先,张宏春,肖培先,等. 甘蔗新品种旱地示范试验总结[J].中国糖料,2016,38(6):17-19. [19] 张宏春,王先,肖培先,等. 云南省甘蔗新品种生产示范德宏点评价[J]. 中国糖料,2017,39(3):11-13. [20] 苏广达,叶振邦,李玉潜,等. 甘蔗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3,4(4):17-28. [21] 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等.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97-102. [22] 赵广才,万富世,常旭虹,等. 不同试点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6,32(10):1498-1502. [23] 万靓军,霍中洋,龚振恺,等. 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6,32(10):1491-1497. [24] 黄勤楼,陈恩,黄秀声,等. 不同氮肥水平下墨西哥玉米的SPAD值与部分农艺性状和品质关系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8,23(1):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