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邵锋, 钱思思, 孙丰宾, 等.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J]. 风景园林, 2017(5): 79-86. [2] 徐欢, 李红. 南京城市绿地阻滞吸附PM2.5的健康效益评估[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19): 271-275. [3] 张灵艺, 秦华. 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带对PM2.5的滞尘效应及其变化分析[J]. 中国园林, 2015, 31(5): 106-110. [4] 徐欢, 赵晶晶, 李红.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对PM2.5浓度分布与消减作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24): 65-69. [5] 李新宇, 赵松婷, 郭佳, 等.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及影响因子[J]. 中国园林, 2016, 32(8): 10-13. [6] 陈博, 徐琰, 李志强, 等. 植物配置方式对公园绿地调控ρ(PM2.5)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7(14): 79-85. [7] 陈小平, 焦奕雯, 裴婷婷, 等. 园林植物吸附细颗粒物(PM2.5)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9): 2558-2566. [8] 傅凡, 赵彩君, 孙玉红, 等. 园林绿地秋季温湿度与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关系研究: 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 2018, 34(4): 36-40. [9] 史宇, 张建辉, 罗海江, 等. 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9): 1571-1577. [10] BOWLER D E, BUYUNG-ALI L, KNIGHT T M, et al.Urban greening to cool towns and c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0, 97(3): 147-155. [11] 陈博, 王小平, 刘晶岚, 等. 不同天气下景观生态林内外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7): 1171-1181. [12] 张灵艺, 秦华. 城市园林绿地滞尘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中国园林, 2015, 31(1): 64-68. [13] 王晓磊, 王成, 古琳, 等. 春季不同天气城市街头绿地内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6): 972-978. [14] WU Z W, MA X, YANG X.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M2.5 and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61/362/363: 966-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