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恒亮,郭艳春,穆长安,等.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7,43(1):193-198. [2] 徐飞,王俊美,杨共强,等.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J].植物保护,2018,44(3):214-219. [3] 张春云,张桥,吴庭友,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155-158. [4] 李富占,陈振丽,宗铄.河南新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因素分析及预报模型[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6):44-47. [5] 徐敏,高苹,徐经纬,等.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综合影响指数构建及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38(6): 1774-1782. [6] 于思勤,马忠华,张猛,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2):53-60. [7] 靳鹏飞,朱运启,王峭,等.陕西关中2018年春季小麦冻害及引发赤霉病调查与分析[J].植物保护,2019,45(4):185-189. [8] 柏新盛,何正付,王凤立.凤阳县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中短期预测模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78-80. [9] 向礼波,杨立军,薛敏峰,等. 喻大昭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J].农药学学报, 2018, 20(4): 445-451. [10] 杨美,王同岁,唐兴龙.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8):82-83. [11] 成晓松,仇广灿,胡健,等.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农学学报,2016,6(1):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