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61 (3):  402-402. 
    摘要 ( 104 )   PDF(2617KB) ( 8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3种除草剂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果
    黄福旦, 李斌, 王国荣, 李锋
    2020, 61 (3):  403-4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1
    摘要 ( 297 )   HTML ( 16 )   PDF(1092KB) ( 1037 )  
    对3种除草剂进行小麦田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播后10d内作土壤封闭,防治效果好,受天气影响小,适用于麦田化学除草。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进行土壤封闭时,900mL·hm-2的用量,对单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9%和98.1%;55%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效,既可作土壤封闭,也可作茎叶处理;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茎叶处理对单子叶杂草效果好,但对双子叶杂草无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贪夜蛾在温州地区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李仲惺
    2020, 61 (3):  405-4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2
    摘要 ( 290 )   HTML ( 5 )   PDF(1116KB) ( 1095 )  
    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2019年5月浙江全省各地都发现有此虫发生为害,已成为浙江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总结草地贪夜蛾1年来在温州市的发生特点,分析今后的发生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宜香优2115再生稻稻曲病防治试验
    胡东维, 林福呈, 尤志福
    2020, 61 (3):  408-4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3
    摘要 ( 281 )   HTML ( 1 )   PDF(1114KB) ( 1086 )  
    近年来再生稻一直被作为一种可节支增收的种植方式进行推广,在武义县发现再生稻生育期偏迟,稻曲病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进行了再生稻主要生育期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检测,稻曲病初侵染源数量充分,使用杀菌剂防治是一个必要措施。另外,再生稻一旦发病,容易形成大量的菌核,为来年水稻生产埋下隐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季晚稻三代大螟防治试验初探
    陶国才, 陆强
    2020, 61 (3):  410-4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4
    摘要 ( 323 )   HTML ( 191 )   PDF(1110KB) ( 1150 )  
    为明确嘉兴三代大螟的最佳防治时期及适宜药剂,选择4种药剂2种浓度在不同时期进行单季晚稻三代大螟的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225mL·hm-2,40%氯虫·噻虫嗪225g·hm-2和6%阿维·氯苯酰750mL·hm-2效果较好;40%氯虫·噻虫嗪150g·hm-2和6%阿维·氯苯酰600mL·hm-2的用量效果明显下降;40%甲氧·茚虫威防治大螟白穗效果较差。最佳防治时间为8月25日,其次是8月20日,最差为8月1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桐乡杂草稻的综合治理
    陈轶, 许甫金, 石中磊, 陈佳杰, 平永林, 张倩倩
    2020, 61 (3):  412-41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5
    摘要 ( 270 )   HTML ( 0 )   PDF(1089KB) ( 938 )  
    桐乡市杂草稻为害加重,试验结果表明,早上水、早翻耕、多翻耕、移栽插种等农艺措施能大幅减少杂草稻为害,辅以药剂措施,可以控制杂草稻为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张倩倩, 许甫金, 杨永明, 陈轶
    2020, 61 (3):  414-4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6
    摘要 ( 341 )   HTML ( 4 )   PDF(1104KB) ( 1126 )  
    小麦赤霉病是桐乡市小麦的主要病害,试验结果表明,新药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在80%以上,可以在今后生产上推广应用,施用量应以制剂1050mL·hm-2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种农药对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
    陈方景, 吴向东, 刘丽华
    2020, 61 (3):  416-4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7
    摘要 ( 1622 )   HTML ( 511 )   PDF(1102KB) ( 1156 )  
    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600倍液、4.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1500倍液、5%虱螨脲悬浮剂165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1600倍液、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1400倍液对秋玉米草地贪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玉米生产中轮换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衢州市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及建议
    张勇, 王颖, 林加财, 贝雪芳, 卢王印
    2020, 61 (3):  418-4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8
    摘要 ( 393 )   HTML ( 1741824629 )   PDF(1107KB) ( 2293 )  
    根据新时期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衢州市认真贯彻疫情监测和防控责任,以柑橘黄龙病、红火蚁的阻截防控为重点,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在疫情阻截和处置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针对当前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化学产品对直播水稻田除草剂药害的解除效果
    倪青, 王国荣, 黄福旦, 李斌, 李锋, 姚晓明
    2020, 61 (3):  421-4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09
    摘要 ( 285 )   HTML ( 0 )   PDF(1093KB) ( 1046 )  
    应用1.8%复硝酚钠水剂和烷氧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种化学物质与除草剂混用,研究对除草剂药害的解除效果。结果表明,1.8%复硝酚钠水剂5000倍液可以很好地解除灵斯科的药害症状,但无法解除因二氯喹啉酸引起的药害症状;烷氧基苯甲酰胺化合物75~150mL·hm-2既可以解除灵斯科的药害症状,也可以解除或缓解二氯喹啉酸的药害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善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许永超, 李罕琼, 黄耀亮, 陆学峰
    2020, 61 (3):  423-4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0
    摘要 ( 312 )   HTML ( 6 )   PDF(1104KB) ( 1125 )  
    介绍嘉善县自2010年以来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及强化政策引领、坚持融合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打造优质品牌等主要做法,分析了嘉善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虫病原线虫与药剂组合对叶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翟婧, 崔丽利, 王笑, 赵丽稳, 张斌, 许燎原
    2020, 61 (3):  426-42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1
    摘要 ( 281 )   HTML ( 0 )   PDF(1104KB) ( 946 )  
    通过昆虫病原线虫与药剂组合防治黄曲条跳甲的田间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曲条跳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用3次后防效可达94.6%,与常规化学药剂处理相比,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化学药剂折纯用量,667m2减少27.8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贪夜蛾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罗举, 俞俊杰, 周明好, 杨保军, 王爱英, 刘淑华, 唐健
    2020, 61 (3):  428-4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2
    摘要 ( 1510 )   HTML ( 1 )   PDF(2062KB) ( 917 )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份始入侵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农业害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本文系统评价了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抗寒力不同,部分虫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卵和1龄幼虫的抗寒力最差;蛹期的抗寒力最强,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中位数最低,分别为-19.0℃和-18.5℃;成虫蛾的抗寒力低于蛹期,过冷却点约为-9.0℃。雌雄蛹和雌雄成虫间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在蛹期,草地贪夜蛾抗寒力存在个体间差异,但与水分和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以蛹在适生区越冬的可能性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在豇豆不同生长时期施用后的降解代谢
    廖琳慧, 王娣, 张昌朋, 许佳彬, 狄珊珊, 王新全, 王祥云
    2020, 61 (3):  433-4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3
    摘要 ( 517 )   HTML ( 16 )   PDF(1145KB) ( 1330 )  
    为明确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降解代谢规律,进行了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噻虫嗪、噻虫胺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1。在0.01~1mg·kg-1添加水平下,阿维菌素、噻虫嗪、噻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7%,相对标准偏差为2.0%~20.1%。在播种期和苗期使用后,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可以安全使用。结荚初期可以间隔5d,连续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d和3d;盛产期使用后,安全间隔期分别为3d和5d。由于盛产期豇豆采收间隔的限制,阿维菌素在盛产期应慎用,噻虫嗪则不应在豇豆盛产期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诱导剂在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的应用
    忻雅, 余红, 肖文斐, 柴伟国, 阮松林
    2020, 61 (3):  437-4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4
    摘要 ( 374 )   HTML ( 2 )   PDF(1184KB) ( 1151 )  
    为减少草莓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免疫诱导剂结合不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其对草莓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后,草莓当月产量和大果率平均比对照提高12.5%和8.2%,叶绿素含量提高9.9%,叶片电解质渗透率降低7.5%。不同绿色防控技术中,使用诱导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后,产量、大果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6.6%、6.9%和6.0%,叶片电解质渗透率降低16.2%。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使草莓病果率降低17.7%,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24.3%,其中,诱导剂使用后,病果率和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13.1%和2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措施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效果
    王凤, 王章训, 吴时英
    2020, 61 (3):  440-4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5
    摘要 ( 291 )   HTML ( 0 )   PDF(1125KB) ( 935 )  
    通过树冠喷雾、树干注药、药剂灌根等措施进行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结果表明,吡虫啉800倍液和噻虫嗪8000倍液喷雾、杀虫双原液注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防效均达90%以上,药后7d防效仍在95%以上;吡虫啉800倍液喷雾、杀虫双原液注干的持效期达15d,且供试悬铃木植株未产生药害,植株长势良好。绑草绳处成虫的数量平均为1116.67头,其中诱集的成虫主要集中于最高层草绳,达到35%,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下树越冬时,以近距离场所为主。因此,吡虫啉800倍液喷雾、噻虫嗪8000倍液喷雾、杀虫双原液注干、树干绑草绳可作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治理的推荐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种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刘东升, 郭梅燕, 陈玉国, 李成军, 王遂法, 刘畅
    2020, 61 (3):  443-4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6
    摘要 ( 403 )   HTML ( 10 )   PDF(1108KB) ( 925 )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7种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3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30%混脂·络氨铜水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分别为57.2%、51.9%、51.9%、40.9%、39.2%、37.1%和30.5%,即7种农药对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5%氨基寡糖素水剂、0.5%香菇多糖水剂、3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较好。考虑到绿色防控的要求,推荐在生产上使用生物农药5%氨基寡糖素水剂、0.5%香菇多糖水剂防治烟草病毒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无人机与飞防助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
    李艳朋, 李猛, 李秀钰
    2020, 61 (3):  445-4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7
    摘要 ( 1746 )   HTML ( 8191 )   PDF(1124KB) ( 1142 )  
    在大田进行不同植保无人机与飞防助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施药效果以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喷施常规药剂与飞防助剂均对小麦安全。其中,极飞P20、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喷施常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效较好,病穗率防效分别达81.4%、75.7%,病指防效分别达79.3%、82.8%。极飞P20植保无人机作业通过添加飞防专用助剂红雨燕、蜻蜓飞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飞防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贝母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刘玉红, 陈淑淑, 孙彩霞, 宗侃侃, 赵学平
    2020, 61 (3):  448-4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8
    摘要 ( 1298 )   HTML ( 3 )   PDF(1100KB) ( 1077 )  
    浙贝母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根据对浙江省浙贝母主产区的连续调研发现,浙贝母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和蛴螬等虫害。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是保障浙贝母正常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对质量安全产生影响。本文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提出浙贝母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杂草控制方式对杭白菊产量与成本的影响
    巫小宏, 黄静静, 刘欣冉
    2020, 61 (3):  451-4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19
    摘要 ( 291 )   HTML ( 1 )   PDF(1091KB) ( 1130 )  
    在中草药杭白菊的种植过程中,杂草控制的成本占采收前种植总成本高达44%。进行与地膜覆盖以及传统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种植方式对杂草控制及杭白菊产量都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冈·戊唑醇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与锈病试验
    赵敏, 张国忠, 李荣, 尹微
    2020, 61 (3):  453-4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0
    摘要 ( 363 )   HTML ( 1 )   PDF(1091KB) ( 930 )  
    通过喷雾施药法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或偏重至重发病田块,667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mL、30%唑醚·戊唑醇40mL、50%多菌灵100g于始花期喷施1次,不足以控制赤霉病;而在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损失或达较满意防效。在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年份或偏重发病田块,667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mL,30%唑醚·戊唑醇25、40mL,在初病期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发生为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草稻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许琴芳, 宁国云
    2020, 61 (3):  455-4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1
    摘要 ( 364 )   HTML ( 2 )   PDF(1141KB) ( 1144 )  
    杂草稻以其生长势强、野生性强的特点,在全球水稻栽培区发生蔓延,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危害因素。本文论述了杂草稻的农业防控技术及化学防治技术,分析了杂草稻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断、调、拔、抑、轮、诱、除”的综合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松江区水稻穗腐病药剂防治试验
    蒋兴方, 周成, 王艳秋, 计天岑, 吴三妹, 田小青
    2020, 61 (3):  460-4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2
    摘要 ( 238 )   HTML ( 0 )   PDF(1127KB) ( 905 )  
    2017年开始,松江区水稻穗腐病发生范围呈扩散趋势,发病趋重,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区水稻产量。为此,2018年进行了水稻穗腐病防治药剂试验,以期筛选新型优良防治药剂。试验选取7种上海地区穗期常用药剂,总体防效为50%~70%。水稻穗腐病在品种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地区自然发病均有差异。由于水稻穗腐病致病机理不太明确、防治适期尚未掌握,试验还在摸索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寡糖·链蛋白等5种药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王淑霞, 王付彬, 马井玉, 刘艳芝, 朱丽梅, 徐祥文
    2020, 61 (3):  463-4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3
    摘要 ( 358 )   HTML ( 262147 )   PDF(1111KB) ( 911 )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临沂、聊城、莱芜试验站进行了防治辣椒病毒病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5%植病灵水乳剂、20%丁香酚水乳剂、2%几丁聚糖水剂和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防治辣椒病毒病的效果分别为57.4%、49.6%、54.6%、53.8%和47.8%。在辣椒缓苗后,用6%寡糖·链蛋白或20%丁香酚或2%几丁聚糖连续喷药3次,对辣椒病毒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善县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消长规律和防治策略
    黄耀亮, 许永超, 陆学峰, 曹婷婷, 高吉良, 李罕琼
    2020, 61 (3):  465-4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4
    摘要 ( 298 )   HTML ( 5 )   PDF(1272KB) ( 994 )  
    结合近年来嘉善县大棚草莓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实际情况,制定了嘉善县草莓病虫害系统调查方法。通过2016—2019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嘉善县草莓大田育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以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黄曲条跳甲等,大棚种植期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以及二斑叶螨、朱砂叶螨、蓟马等。对导致产量损失的主要病虫——炭疽病、灰霉病和害螨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套防治策略,通过发布植保月历和病虫情报指导种植户科学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甲4氯二甲胺盐防除水稻田莎草及阔叶草的效果
    李能辉, 茅忠权, 潘丽卿, 魏杰
    2020, 61 (3):  468-4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5
    摘要 ( 421 )   HTML ( 6 )   PDF(1091KB) ( 1142 )  
    以排草丹作为对照药剂进行75%2甲4氯二甲胺盐水剂(澳虎)防除单季稻直播田莎草及阔叶草试验,结果表明,澳虎对高龄阔叶草和莎草的防效优于排草丹,可低剂量澳虎与排草丹混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对高龄莎草、阔叶草的防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蓝国兵, 何自福, 于琳, 汤亚飞, 李正刚, 邓铭光, 佘小漫
    2020, 61 (3):  470-4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6
    摘要 ( 261 )   HTML ( 1 )   PDF(1111KB) ( 1001 )  
    测定不同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火龙果褐腐病菌产孢量最大,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25~30℃是火龙果褐腐病发病最适温度。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褐腐病发生预测预报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佩威在直播稻田杂草稻化学防控中的应用
    宁国云, 茆国锋, 许琴芳, 程挚, 杜光青
    2020, 61 (3):  472-4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7
    摘要 ( 324 )   HTML ( 1 )   PDF(1248KB) ( 901 )  
    采用不同浓度益佩威对栽培稻进行直接浸种和拌种后再常规浸种处理,考查其对直播稻应用丙草胺、丁草胺、炔草醚、硝磺·丙草胺等除草剂的降害作用及对杂草稻的防效,探索益佩威在直播稻田杂草稻化学防控中的降害技术。结果表明,益佩威浸种和拌种对直播稻田应用丙草胺、丁草胺、炔草醚、硝磺·丙草胺有一定的降害作用,大田试验各药剂对杂草稻的防效达到65.3%~89.0%。由此可见,益佩威的降害程度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除草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
    董航顺, 韩海亮, 徐晓芳, 贾华凑
    2020, 61 (3):  476-4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8
    摘要 ( 1337 )   HTML ( 0 )   PDF(1109KB) ( 867 )  
    2019年5月9日,在东阳市鲜食玉米田发现草地贪夜蛾,并对鲜食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危害,选取本市农资店容易购买到的6种农药,使用人工施药的方式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d,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为97.3%,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0g/L虱螨脲乳油的防效为91.8%,苏云金杆菌、20%甲氰菊脂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脂水乳剂的防效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种杀菌剂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张舟娜, 李阿根
    2020, 61 (3):  478-4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29
    摘要 ( 1054 )   HTML ( 0 )   PDF(1128KB) ( 988 )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g·hm-2、30%丙硫菌唑油分散制剂675mL·hm-2、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75mL·h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mL·hm-24个药剂处理在扬花初期、扬花盛期,以及1次和2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675mL·hm-22次用药防效可达92%;70%甲基硫菌灵1800g·hm-22次用药防效可达88%。由此可知,在小麦赤霉病高发生地区选择合适药剂,2次用药预防小麦赤霉病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李猛, 李艳朋, 肖琦, 赵雷兵, 李秀钰
    2020, 61 (3):  481-4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0
    摘要 ( 1302 )   HTML ( 8 )   PDF(1113KB) ( 1031 )  
    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经济的药剂,本研究对多种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75%丙硫菌唑干悬浮剂、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于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各喷施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和病穗率防效均在65%以上。同时发现,丙硫菌唑及带有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锈病的防效较好,而单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多菌灵悬浮剂等药剂对小麦锈病防效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几种除草剂在机直播稻田“播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中的应用
    张建萍, 唐伟, 于晓玥, 杨永杰, 陆永良, 糜学江
    2020, 61 (3):  484-4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1
    摘要 ( 321 )   HTML ( 5 )   PDF(1114KB) ( 1021 )  
    为解决机直播稻田草害和防治问题,研究了几种封闭除草剂及其混配剂在机直播稻田“播喷同步”机械化封闭除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79.2g·hm-2+300g·L-1丙草胺乳油360g·hm-2、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9.5g·hm-2+300g·L-1丙草胺乳油225g·hm-2处理对机直播田杂草防效优,杀草谱广,持效期长,且安全性好,处理35d后,对稗草的密度防效分别为97.2%和93.3%,对阔叶草密度防效100%。35%丙·嘧草·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25g·hm-2处理、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510g·hm-2处理、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45g·hm-2处理以及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225g·hm-2处理35d后对稗草防效均在80%以上,35%丙·嘧草·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25g·hm-2处理和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510g·hm-2处理对阔叶草防效分别为99.3%和93.2%,但后2种处理对阔叶草防效差。因此,可以根据田间草相,选择以上除草剂单剂或混配剂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兰花茎腐病预防性药效试验
    吕萍
    2020, 61 (3):  487-4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2
    摘要 ( 608 )   HTML ( 10 )   PDF(1092KB) ( 918 )  
    采用T1(11%精甲·咯·嘧菌+3%甲霜·噁霉灵600倍液喷灌根系2次,50%扑克拉锰5000倍喷灌根系1次,200×108g-1枯草芽孢杆菌667m2喷灌根系500g1次)和T2(11%精甲·咯·嘧菌+3%甲霜·噁霉灵600倍喷灌根系2次,75%代森锰锌+50%多菌灵1000倍喷灌根系1次,50%扑克拉锰5000倍喷灌根系1次)2个预防性施药处理进行兰花茎腐病防治。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相比不施药对照的防效差异显著,预防性喷药时间安排恰到好处。7月15日调查表明,虽然对照的茎腐病已处高发期,病情指数已达8.5,但T1和T2处理的茎腐病发生轻,病情指数分别为1.3和1.7,防效分别为84.2%和79.7%。T1最后一次采用了枯草芽孢杆菌浇灌根系,既起到了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又促进了植株良好生长,证明了枯草芽孢杆菌在兰花植株抗性诱导及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本试验对兰花茎腐病的病情分级评价指标也首次作出了规范,可科学、合理、精确地表述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效果
    张震, 邱海萍, 柴荣耀, 胡宇峰
    2020, 61 (3):  489-4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3
    摘要 ( 268 )   HTML ( 0 )   PDF(1123KB) ( 1036 )  
    为明确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2种桶混助剂分别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激健的应用可实现40%多菌灵悬浮剂减量20%~30%,也可显著增加生物药剂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新高脂膜的应用可实现40%多菌灵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减量20%~3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赶粉后不同时期喷施外源激素对杂交水稻II优7954种子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朱泯亦, 曹栋栋, 王利, 杨佳恒, 赵光武
    2020, 61 (3):  492-4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4
    摘要 ( 271 )   HTML ( 3 )   PDF(1188KB) ( 953 )  
    为研究赶粉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类型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产量的影响,以推广面积大、综合性状优势不明显的II优7954籼型杂交水稻为材料,分别在赶粉后第5、12和19天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IAA、芸苔素内酯BR和乙烯ETH。结果表明,激素能促进水稻种子活力和产量的提高,且适时喷施能提高外源激素的施用效果;赶粉后第12天喷施0.9g·L-1的ETH,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其他激素处理高,且分别较对照显著地提高了14.3%、16.3%和22.7%;在赶粉后第19d,ETH浓度为0.3g·L-1时产量最高,增产了35.9%。在赶粉后第12~19天,GA3、IAA、BR和ETH施用效果均较好,而不同浓度的6-BA在不同时期施用对种子活力的提高均不显著。因此,建议赶粉后第12~19天进行外源激素的喷施可有效提高杂交水稻II优7954的制种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套种旱稻对香榧林地土壤生态的影响
    陈岗, 宋其岩, 胡德胜
    2020, 61 (3):  498-4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5
    摘要 ( 256 )   HTML ( 0 )   PDF(1103KB) ( 887 )  
    为了探讨套种旱稻对香榧林地土壤生态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套种旱稻后香榧林地土壤温度、孔隙度、养分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套种旱稻后香榧树冠部分气温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升高,香榧基部地表和土壤温度分别下降3.6和2.4℃,土壤含水量升高6.8百分点。连续2年套种旱稻后,香榧林地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5%,速效氮增加6.5%,速效磷提高122.4%,速效钾提高71.2%。套种旱稻可改善香榧林地土壤生态,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塘专用杂交水稻安粳优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谭宏, 周锡跃, 方福平, 舒小丽, 张宁, 吴殿星, 朱建方
    2020, 61 (3):  500-5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6
    摘要 ( 282 )   HTML ( 0 )   PDF(1753KB) ( 885 )  
    浙江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选育并通过浙江省审定的首个鱼塘种稻专用新品种安粳优1号。该品种具有株型高大、茎秆粗壮、节间发达、抗倒性强等特点,增加了鱼稻共生的综合经济与生态效益。本文介绍安粳优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铁皮石斛品质性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庞敏霞, 戚勇, 陈丁江, 姚国祥
    2020, 61 (3):  502-5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7
    摘要 ( 395 )   HTML ( 4 )   PDF(1244KB) ( 991 )  
    铁皮石斛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中药材之一,随着组织培养和大棚栽培等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其人工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大,但市面上铁皮石斛的种内变异类型混乱,品质良莠不齐,因而了解铁皮石斛品质性状影响因子、保障铁皮石斛的品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铁皮石斛遗传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评述了铁皮石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光照、温度、湿度、基质、肥料和栽培方式等对铁皮石斛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表明,铁皮石斛的品质性状受遗传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对铁皮石斛品质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单纯改良某一因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皮石斛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建议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品种选育关、严把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关、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生产技术关,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大麻在健康产业的应用价值及浙江发展对策
    梅高甫, 陈珊宇, 陈洵熙, 吴涵昱, 阮关海
    2020, 61 (3):  509-5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8
    摘要 ( 227 )   HTML ( 1 )   PDF(1146KB) ( 821 )  
    药用大麻中的大麻二酚在现代健康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大麻在我国仍是毒品管制植物。目前,全球范围内,美国、加拿大等51个国家和地区医药行业的大麻应用已实现合法化。我国云南、黑龙江、吉林等省也正在稳步推进药用大麻产业。结合省情,从栽培历史与自然环境、治安环境、经济资本、市场需求、政策支撑等方面,对在浙江发展药用大麻产业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探讨;并就药用大麻产业发展,提出由政府主导建立检验检测标准体系、由公安部门主导完善监管体系、由立法部门完善政策法规、科研先行的对策前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剂处理不同等级种栽对地黄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茜, 黄勇, 李贺敏, 周艳, 祁瑞林, 高致明, 张红瑞
    2020, 61 (3):  513-5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39
    摘要 ( 240 )   HTML ( 1 )   PDF(2025KB) ( 847 )  
    为明确地黄种栽的适宜播前处理方式,研究了18种不同配比的药剂浸种与生石灰混合拌种处理4个等级种栽,对地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栽地黄4个等级中,1、2级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不同等级种栽地黄的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2级>1级>3级>4级;300倍液代森锰锌浸种及生石灰粉混合拌种处理,1、3级种栽地黄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Pn均较高,同时,1、2级种栽地黄的POD、CAT活性均较高;500倍液甲托药剂浸种及生石灰粉混合拌种处理的2、4级种栽地黄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Pn较高,1、2级种栽地黄的叶绿素含量、POD、CAT活性均较高。综合分析可知,300倍液代森锰锌浸种与生石灰粉混合拌种处理1、2、3级种栽地黄生理特性较佳,500倍液甲基托布津浸种与生石灰粉混合拌种处理1、2、4级种栽地黄生理特性较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配方施肥组合对何首乌产量的影响
    吴承东, 张明
    2020, 61 (3):  518-5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0
    摘要 ( 258 )   HTML ( 0 )   PDF(1109KB) ( 799 )  
    对何首乌品种盐乌1406进行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处理,各肥料搭配处理块根的各项性状指标都显著提高,折干率所有处理均保持在40%左右。年度之间,根块第3年的增长速度要明显低于前2年的增长速度。通过二年生何首乌块根单株产量和氮肥、钾肥的回归分析得出,过量施用氮肥、钾肥以及氮钾肥之间的互作效应均对单株产量起到负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地区金线莲种质资源调查与产业保护现状
    吴梅, 孔向军, 凌丹燕, 马巧群, 毛碧增
    2020, 61 (3):  520-5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1
    摘要 ( 334 )   HTML ( 4 )   PDF(2182KB) ( 893 )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浙江地域特色物种,通过对福建、浙江等省市金线莲生产企业走访和浙江地区金线莲资源野外调研,收集不同资源组培无菌苗16份,在温州、金华、杭州、宁波、丽水等地发现浙江金线莲野生种源12份。浙江省药用野生金线莲共有3种,主要分布海拔为200~1200m,团粒结构好,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含量高的地域。查阅相关文献,开展金线莲本草考证和生态生物学基础研究,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保护利用浙江省中药材金线莲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3种赤霉素对蓝莓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
    郑柯斌, 司文, 杨怡妍, 林海, 陈杰, 袁静
    2020, 61 (3):  524-52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2
    摘要 ( 527 )   HTML ( 10 )   PDF(1244KB) ( 1011 )  
    为明确3种赤霉素GA4、GA4+7和GA3对蓝莓生理活性影响的差异,为赤霉素的应用提供依据,用3种赤霉素分别对蓝莓进行喷雾处理,观察蓝莓成熟时间,测定蓝莓果实水分、pH、维生素C(VC)、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等理化指标,并对其口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赤霉素可以促进蓝莓提前成熟,喷施25、50和100mg·L-1GA4,蓝莓成熟果数均多于对照。3种赤霉素处理对蓝莓的果实水分、pH、VC、花青苷等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50mg·L-1GA4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9.44%。25、50和100mg·L-1GA4均能显著提升蓝莓的口感,25mg·L-1GA3、50mg·L-1GA4+7对蓝莓口感提升也有一定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蓝莓提前成熟,提高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蓝莓口感,其中GA4的作用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
    肖兴宁, 王珍, 蔡铮, 肖英平, 杨华, 汪雯
    2020, 61 (3):  528-53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3
    摘要 ( 1373 )   HTML ( 5 )   PDF(1245KB) ( 1092 )  
    为调查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8年6—10月随机抽取基地和市场环节的香瓜等10种即食果蔬品种共111个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香瓜和萝卜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4种致病菌污染情况,以及生菜、黄瓜等8种果蔬中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111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份,检出率为14.4%,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9%,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5.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为超市、农贸市场环节样品,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采后环节。浙江省2018年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交叉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原子荧光仪多次测定砷、汞稳定性分析
    王冬群
    2020, 61 (3):  531-5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4
    摘要 ( 204 )   HTML ( 0 )   PDF(1869KB) ( 880 )  
    对砷、汞标准溶液各进行20次连续进样,利用6项统计指标对砷、汞在原子荧光仪检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10μg·kg-1砷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441.26、9.802μg·kg-1,中位值分别为440、9.775μg·kg-1,极差分别为16.86、0.375μg·kg-1,偏度系数都为0.732,峰度系数分别为-0.457、-0.456。1μg·kg-1汞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和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761.94和1.035μg·kg-1,中位值分别为762、1.035μg·kg-1,极差分别为81.59、0.111μg·kg-1,偏度系数分别为-0.435和-0.414,峰度系数分别为-0.246和-0.271。统计发现,10μg·kg-1砷数值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点,1μg·kg-1汞在第5针后有明显变动向上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干燥方式对山核桃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
    安啸, 张友青, 陈燕茹, 赵佳丽, 吴峰华, 何志平
    2020, 61 (3):  534-5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5
    摘要 ( 230 )   HTML ( 0 )   PDF(1141KB) ( 961 )  
    为了比较自然晾晒和热风干燥对山核桃原料品质的影响,本文对干燥后山核桃贮藏期间理化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山核桃酸价、过氧化值呈现上升趋势,碘值呈现下降趋势。贮藏90d后自然晾晒山核桃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分别为1.041±0.037mg·g-1、0.0348±0.0036g·100g-1和94.53±1.81g·100g-1,均极显著优于热风干燥山核桃。脂肪酸分析表明自然晾晒山核桃具有更高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P<0.01)。干燥方式对山核桃原料中总酚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贮藏结束后自然晾晒山核桃具有更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自然晾晒山核桃比热风干燥山核桃更耐贮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DBI试剂盒在食品微生物生化鉴定中的应用
    吴艳辉, 王杰伟, 何艳玲
    2020, 61 (3):  537-5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6
    摘要 ( 222 )   HTML ( 2 )   PDF(1087KB) ( 796 )  
    考查新研制的克罗诺杆菌属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干制生化鉴定(DBI)试剂盒在微生物生化鉴定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标准菌株的比对试验和样品分离菌株的鉴定,比较DBI试剂盒与传统微量生化试验管的鉴定结果,并与API20E细菌鉴定系统比对。结果表明,DBI试剂盒鉴定标准菌株的准确率达到100%;对样品中分离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疑似菌株,3种鉴定方法的生化反应结果完全一致。DBI试剂盒能准确、快速、简单地进行生化鉴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食品质量控制规范的建立
    吴愉萍, 连瑛, 李显军, 钟莺莺, 李政, 陈棣元, 孙辉
    2020, 61 (3):  539-5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7
    摘要 ( 604 )   HTML ( 3080304 )   PDF(2858KB) ( 1292 )  
    本文研究了建立绿色食品质量控制规范的重要性,探讨了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以大棚草莓种植为例提出了绿色食品质量控制规范建立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PLC-MS/MS测定14-羟基芸苔素甾醇
    王菲迪, 王莉, 吴声敢, 蒋金花,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赵学平
    2020, 61 (3):  544-5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8
    摘要 ( 276 )   HTML ( 3 )   PDF(1110KB) ( 895 )  
    本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14-羟基芸苔素甾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0.1、1.0和11.9mg·L-1的14-羟基芸苔素甾醇时,平均回收率为101%~106%,相对标准偏差为3.29%~5.82%。根据添加回收,确定14-羟基芸苔素甾醇的定量限(LOQ)为0.1mg·L-1。该方法高效、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农药的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皇菊花期调控试验
    周婧, 姚宏, 周斌雄, 钟方翼, 杨淼
    2020, 61 (3):  546-5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49
    摘要 ( 276 )   HTML ( 1 )   PDF(1177KB) ( 921 )  
    以短日照菊花皇菊为试材,对其进行0(N1)、25(N2)、35(N3)、50d(N4)等不同时间的补光处理,通过观察皇菊显蕾期、显色期、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时间,以及测定株高、叶片数、花径、现蕾数量等措施,比较不同补光处理对皇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皇菊叶片数和株高排序依次是N4>N3>N2>N1,且N4的株高与N1、N2、N3差异显著,N3、N4的叶片数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对花期推迟时间依次是N4>N3>N2>N1,N4处理的花期分别推迟34、32、28、27、25、33d;N4处理的现蕾数显著高于N1、N2、N3。花径和厚度方面,N4处理的花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花厚度排序为N1>N4>N3>N2,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7月8日移栽的菊苗,8月7日对其菊花连续补光50d的处理效果最好,可使其最佳观赏期正逢元旦期间,且延长光照对菊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绣球属植物引种及适应性试验
    吴可鹏, 徐炜杰, 谢丽丽, 潘崇仁
    2020, 61 (3):  549-5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0
    摘要 ( 373 )   HTML ( 7 )   PDF(1125KB) ( 1156 )  
    将28个绣球园艺品种引进温州地区,并对其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观测、记录、分析其叶、花的物候表现及其品种形态特征性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有15个绣球园艺品种在温州地区的花期、叶色季性变化和植株生长情况良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其中大花绣球无尽夏、塞布丽娜、棉花糖、蒂亚娜、拉维布兰及粗齿绣球珍贵等6个品种表现突出,在温州地区有较好的栽培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绍兴城区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林秋华, 蔡建国, 吴刘帅, 徐超
    2020, 61 (3):  552-5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1
    摘要 ( 606 )   HTML ( 2147483647 )   PDF(1116KB) ( 1473 )  
    园林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绍兴城区内10个公园绿地的地被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样地的地被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应用形式、景观效果等,对该地区公园绿地内地被植物的物种组成、应用频度、观赏特性、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绍兴城区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赤霞珠葡萄品质成分对成熟期降水过程的响应
    杨豫, 陈仁伟, 王静, 张晓煜, 李红英
    2020, 61 (3):  556-5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2
    摘要 ( 255 )   HTML ( 0 )   PDF(1285KB) ( 918 )  
    基于2018年宁夏酿酒葡萄园赤霞珠成熟期品质成分连续检测数据,结合葡萄园小气候观测资料,采用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降水过程对成熟期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成分的影响,解析酿酒葡萄品质成分间响应降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成熟期一次降水过程对pH、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宁等品质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降水过后,赤霞珠果实pH和可滴定酸2d后开始响应,5d后恢复;还原糖含量出现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速度减缓,均于10d后恢复上升趋势。受降水过程的影响,单宁响应最迟缓,但受影响程度最大,降低31.89%。除pH和可滴定酸外,其他指标对量级较小的降水反应不敏感。在各品质指标的协同关系中,pH与可滴定酸的关联最为密切,直接作用系数为-0.894,其次是还原糖,而单宁与可滴定酸间的协同关系最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砻糠灰混配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燕, 李蒙, 王平, 王冬娟, 刘树雷, 崔笑
    2020, 61 (3):  561-5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3
    摘要 ( 270 )   HTML ( 0 )   PDF(1124KB) ( 952 )  
    本试验以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穴盘育苗的栽培方法,通过研究砻糠灰、草炭和蛭石基质按不同比例混配在辣椒栽培中的应用,以期筛选出适合辣椒基质栽培的适宜配方。试验表明,当基质配比为砻糠灰:草炭:蛭石为60:30:10(体积比)时,辣椒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在临海的引种表现
    尤建林, 蒋芯, 颜丽菊
    2020, 61 (3):  564-56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4
    摘要 ( 301 )   HTML ( 1 )   PDF(1108KB) ( 1053 )  
    观察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2个品种在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单果重量则表现不同的差异性,早荠蜜梅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单果重显著小于露地栽培,丁岙杨梅单果重在2种栽培模式下无显著差异。丁岙杨梅在试验地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风味等表现较好,较适宜在临海市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北低洼田藕莲品种引进及表现
    沈亚强, 姚祥坦, 袁晔, 程旺大
    2020, 61 (3):  566-5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5
    摘要 ( 269 )   HTML ( 7 )   PDF(1130KB) ( 1048 )  
    为筛选适合浙江北部地区低洼田种植的藕莲品种,对11份引种自不同地区的藕莲品种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产量及品质特性的考查。结果表明,11份藕莲品种资源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从地域划分上看,来自湖北的品种其植株较江浙地区的更高大,而江浙地区的品种在单个或多个品质性状的表现较为突出。另外,浙江地区的品种产量表现相对比较均衡。综合来看,湖州早白荷、湖州迟白荷这两个品种在浙北平原地区新垦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商品性及产量表现相对较为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弱光对葫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付玉婧, 邢乃林, 张蕾琛, 严蕾艳, 黄芸萍, 王毓洪
    2020, 61 (3):  570-57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6
    摘要 ( 237 )   HTML ( 1 )   PDF(1195KB) ( 843 )  
    为了研究低温弱光对葫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对24份葫芦砧木材料在1叶1心期进行低温弱光处理10d。结果表明,处理后各材料的叶厚、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水力、相对电导率表现为升高,茎粗、下胚轴长、子叶长、子叶宽、叶片含水量、地上部鲜重则表现为降低。处理后各材料相对电导率的变异系数显著提高,茎粗、叶厚、下胚轴长、地上部鲜重则明显降低。地上部鲜重与茎粗、叶厚、子叶长和子叶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下胚轴长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R型因子聚类分析,下胚轴长、地上部鲜重、叶厚与叶片含水量4个性状,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核辐射灭菌对恩拉霉素质量的影响
    王国平, 鲍志娟, 许鹏
    2020, 61 (3):  573-5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7
    摘要 ( 200 )   HTML ( 35 )   PDF(2573KB) ( 827 )  
    为解决恩拉霉素预混剂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采用不同剂量的钴-60(60Co)进行辐射灭菌,通过微生物限量对灭菌效果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评估不同剂量辐射对恩拉霉素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4kGy剂量辐射下可有效杀灭样品中的微生物,且恩拉霉素降解率低于2%,说明采用60Co辐射灭菌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基于DNDC模型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朱相成, 白若琦
    2020, 61 (3):  577-5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8
    摘要 ( 206 )   HTML ( 2 )   PDF(1609KB) ( 880 )  
    以我国东北单季稻区、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和南方双季稻区的典型稻田为对象,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研究气象条件、土壤性状和农田管理技术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是影响不同稻作区甲烷排放最大的因子;土壤容重、秸秆还田量、土壤黏粒含量、土壤有机碳(SOC),以及水稻生长中期晒田时间也对甲烷排放有明显影响,土壤pH、施氮量和降雨量对甲烷排放影响较小。不同区域各因子的敏感性指数相比,东北单季稻区降雨量、SOC和土壤容重较高,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敏感性指数较高,而南方双季稻区则表现为平均气温和土壤黏粒含量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基于图案的创意稻田测产方法探讨及其应用
    陆艳婷, 张小明, 叶胜海, 俞法明,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2020, 61 (3):  581-5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59
    摘要 ( 234 )   HTML ( 0 )   PDF(2462KB) ( 925 )  
    根据创意稻田测产需要的实际,分析不同图案构成条件下田间产量的组成比例,提出按照彩色稻文字或图案所在田块不可分割的最小长宽组成的矩形为实际测产单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杭州市钱塘新区和德清县新安镇两块创意稻田种植彩色稻后对稻谷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紫色和黄色水稻后,虽然图案所在最小矩形田块产量较普通背景稻减产13.9%~19.8%,但紫米等彩色稻米售价高于普通稻米,且田园观光旅游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综合经济效益。创意稻田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美丽田园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义乌市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
    刘雅慧, 沈月琴, 李博伟, 周军, 冯娜娜
    2020, 61 (3):  584-5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60
    摘要 ( 212 )   HTML ( 0 )   PDF(1153KB) ( 819 )  
    基于浙江省义乌市142户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能促进农户家庭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总收入的增加,但会使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减少。总体来看,宅基地流转有助于农民福利水平的提升。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宅基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定海区农业产业“一张图”集成及应用
    王佳颖, 任周桥
    2020, 61 (3):  589-5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61
    摘要 ( 257 )   HTML ( 6 )   PDF(1134KB) ( 846 )  
    结合定海区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实际,基于GIS进行农业产业空间数据采集、产业信息整合,利用GeoServer、Openlayers、Arc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采用面向服务对象架构的设计思想,通过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建立了灵活实用、可个性化定制的农业产业“一张图”的信息集成系统,并将系统的运用拓展到“大农业”范畴,进一步推动本区现代农业发展,为各企业、农户、业务部门、农业专家开展农业生产和服务提供支撑,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为广大市民体验休闲农业提供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建高品质水稻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的实践与探讨
    王樑, 王孙杰, 单樊洪, 张明生, 黄河啸
    2020, 61 (3):  591-5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62
    摘要 ( 222 )   HTML ( 4 )   PDF(1119KB) ( 834 )  
    通过高品质水稻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采用绿色防控、减肥减药等综合技术,应用机械化、轻简化手段,示范作用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生态效益明显,技术到位率高,促进了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及应用
    管孝锋, 陆林峰, 吴晓柯
    2020, 61 (3):  595-5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63
    摘要 ( 697 )   HTML ( 8454195 )   PDF(2975KB) ( 1110 )  
    农业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大量应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技术架构和数据标准,导致数据分散、烟囱林立。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建设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种植业、质量安全、农村经营、农机监管、畜牧业、应急预警、农技推广等十大涉农数据库,把各系统的业务数据、空间数据、视频数据和感知数据等进行汇集,实现动态更新、数据共享应用,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部门服务效能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民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提升对策
    许阳, 张小花, 李炫松, 曹梦洁, 蒋琴儿
    2020, 61 (3):  598-6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364
    摘要 ( 463 )   HTML ( 6848525 )   PDF(1123KB) ( 1129 )  
    自2016年民宿发展迎来新时代,2018年国家提出有关乡村振兴的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以及杭州市政府根据当地的旅游特色,日渐重视民宿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民宿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规划。由于现代社会环境人员构成的变动性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转变,形成了民宿高速发展的热潮,推动了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民宿行业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杭州民宿发展现状,探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引导杭州民宿转型,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专栏
    籼粳(偏籼)杂交稻新品种华中优1号
    2020, 61 (3):  602-602. 
    摘要 ( 159 )   HTML ( 0 )   PDF(1074KB) ( 7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