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1, Vol. 62 ›› Issue (8): 1580-1582.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836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药剂种子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的防效

谢茂成1(), 魏琪2, 何佳春2, 李波2, 刘连盟2, 傅强2,*()   

  1. 1.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昭平 546899
    2.中国水稻研究所 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浙江 杭州 311401
  • 收稿日期:2021-05-14 出版日期:2021-08-11 发布日期:2021-08-19
  • 通讯作者: 傅强
  • 作者简介:傅强,研究员, 从事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工作, E-mail: fuqiang@caas.cn
    谢茂成(1968—), 男, 广西昭平人, 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 E-mail: 103590728@qq.com
  • 基金资助: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35)

  • Received:2021-05-14 Online:2021-08-11 Published:2021-08-19

摘要: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种子处理, 恶苗病, 稻蓟马, 白背飞虱, 防效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