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1, Vol. 62 ›› Issue (9): 1882-1885.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58

• 食品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生物制品中内毒素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生军1,2, 张海霞1, 冯若飞1,*()   

  1. 1.西北民族大学 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与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30
    2.西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 收稿日期:2021-07-22 出版日期:2021-09-11 发布日期:2021-09-13
  • 通讯作者: 冯若飞
  • 作者简介:冯若飞(1978—),男,河北廊坊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分子免疫学研究工作,E-mail: fengruofei@xbmu.edu.cn
    李生军(1994—),男,甘肃天祝人,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工作。
  • 基金资助: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31920200003);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31920190085);西北民族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生物工程特色学科(10018703);西北民族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生物工程特色学科(1001070204);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批准号〔2018〕98);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_17R88)

  • Received:2021-07-22 Online:2021-09-11 Published:2021-09-13

摘要: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在细菌死亡或分解后释放出的内毒素残存于各种生物制品中,作用于机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适量的细胞因子对机体有益,过量则可引起机体严重的病理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细菌来源的生物制剂必须进行彻底纯化,去除或达到药品规定的内毒素含量后方可使用。本文将从内毒素的结构特征、生物制品中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内毒素, 脂质A, 大肠杆菌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