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七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
[2] |
黎章矩, 程晓建, 戴文圣, 等. 香榧品种起源考证[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22(4):443-448.
|
[3] |
潘昌平, 夏松养, 林敏莉, 等. 香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7):1018-1023,1044.
|
[4] |
何祯, 王宗星, 张骏, 等. 浙江省香榧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7):1345-1347.
|
[5] |
汤仲埙, 陈祖铿, 王伏雄. 香榧有性生殖周期的研究[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1986, 24(6):447-453.
|
[6] |
张晓兰, 肖龙洋. 香榧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观测[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3):36-38.
|
[7] |
黎章矩, 戴文圣. 中国香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44-45.
|
[8] |
刘志敏. 香榧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和败育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5.
|
[9] |
梁春莉, 刘孟军, 赵锦. 植物种子败育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3(1):117-122.
|
[10] |
余水生, 黄爱华. 人工授粉对初果期香榧挂果数量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16, 36(4):46-49.
|
[11] |
童品璋. 香榧保果增产技术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 2004, 18(5):69-70.
|
[12] |
叶玮, 李建武, 阮丽. 香榧高产区自然环境因子浅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3):54-57.
|
[13] |
YAMAKI S. Metabolism and accumulation of sugars translocated to fruit and their regula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0, 79(1):1-15.
DOI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