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8, Vol. 59 ›› Issue (11): 2101-2105.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81147

• 蚕桑与特种养殖 • 上一篇    下一篇

棘胸蛙柠檬酸杆菌的分子鉴定及防治技术

胡霭臻, 俞艳, 周超, 王小航, 郑善坚*   

  1. 浙江师范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技术中心 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 金华 321004
  • 收稿日期:2018-09-12 出版日期:2018-11-11
  • 通讯作者: 郑善坚,E-mail: 719368738@qq.com
  • 作者简介:胡霭臻(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水生动物营养及健康养殖,E-mail: 1239762918@qq.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公益性项目(2016C32057)

  • Received:2018-09-12 Online:2018-11-11

摘要: 为确定导致棘胸蛙烂皮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方法,从病死的棘胸蛙头部、腿部和肝部分离得到3株病原菌,分别命名为LJ10201、LJ10202、LJ1020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确认LJ10201、LJ10203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LJ10202菌株为布氏柠檬酸杆菌,分离得到的菌株感染健康棘胸蛙可使棘胸蛙出现烂皮病症状。分离得到的LJ10201菌株对新霉素、头孢拉定(先锋Ⅵ)等9种药物敏感,LJ10202菌株对头孢拉定(先锋Ⅵ)、氯霉素敏感,菌株LJ10203对新霉素、阿奇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本研究为棘胸蛙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棘胸蛙, 柠檬酸杆菌, 分子鉴定, 防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