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8, Vol. 59 ›› Issue (8): 1409-1412.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80825

• 畜牧兽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家禽定点屠宰场不同屠宰环节鸡肉表面真菌结构分析

戴宝玲1,2, 杨华2, 王佩佩1,2, 戴贤君1, 夏文锐2, 肖英平2,*   

  1. 1.中国计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 收稿日期:2018-06-11 出版日期:2018-08-11
  • 通讯作者: 肖英平,E-mail: ypxiaozju@126.com
  • 作者简介:戴宝玲(1992—),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E-mail: bldaihz123@126.com。
  • 基金资助:
    杭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20150533B77); 浙江省公益技术运用研究项目(2016C32073)

  • Received:2018-06-11 Online:2018-08-11

摘要: 目前鸡肉表面的污染细菌研究较多,而对其表面的污染真菌结构的相关研究甚少,真菌中的酵母菌对于肉鸡的腐败变质有重要的相关性。为了解鸡肉表面污染真菌的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选择1家禽定点屠宰场,于脱毛、净膛、预净、包装和冷藏5个环节各随机抽取5份鸡肉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采集微生物,提取基因组DNA,对真菌ITS区域的ITS2区域进行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屠宰环节鸡肉表面真菌的丰度无显著性差异。屠宰场鸡肉表面真菌主要分布于4个门,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其中担子菌门最丰富,占69%以上。在属的水平上,毛孢子菌属为优势菌属,占63.6%~72.8%。此外,还有病原真菌隐球菌属和曲霉属及腐败酵母假丝酵母属等的检出。本研究为了解定点屠宰场不同屠宰环节鸡肉表面的真菌提供了数据资料,对保障鸡肉的食用安全及改善屠宰场的卫生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鸡肉, 高通量测序, 真菌结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