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Vol. 61 ›› Issue (6): 1251-1253.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660

• 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工基质上附着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钟铭晨1, 彭路菊1, 赵静岩1, 邓欢欢1, 葛利云1,*, 梅琨2   

  1. 1.温州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2.浙江省流域水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温州 325035
  • 收稿日期:2020-04-17 出版日期:2020-06-11
  • 通讯作者: 葛利云(1979—),男,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从事环境工程研究工作,E-mail:glymail@163.com。
  • 作者简介:钟铭晨(1994—),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E-mail:437720244@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749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7E090006,LY14D060009); 温州市科技局项目(X20170029,Y20170202)

  • Received:2020-04-17 Online:2020-06-11

摘要: 本文以浙江某校内河道某河段作为试验区,在种植植物的基质区(A)和无植物的基质区(B)分别于水深20 cm和50 cm处取样,分析2处不同试验体系下人工基质上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浮霉菌门、拟杆菌门是2组基质上的优势门。在种植植物区的物种丰度为A20>A50,无植物区的B20、B50处变形菌门、浮霉菌门的物种丰度差异不明显;不同采样位点微生物的OTU组成存在明显差异,Shannon及Simpson指数显示,生物多样性差异和均匀度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人工基质, 微生物,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