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献. 我国紫薇种质资源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2] 乔中全,王晓明,李永欣,等. 38个紫薇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19 (4):565-571. [3] 王业社,侯伯鑫,杨强发,等. 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调查及应用前景分析[J]. 草业学报,2014(5):77-91. [4] 王莹,李敏,谈峰,等. 紫叶紫薇新品系叶色变化理化因素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24):150-153. [5] 宋倩,黎榕,刘小平,等. 紫薇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与叶色转变的关系[J]. 南方林业科学,2017(3):13-15,48. [6] 田娟. 20个紫薇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7] 甘德欣,谭勇,龙岳林,等. 紫薇和紫荆及樱花的光合特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5):505-507. [8] 王金凤,柳新红,陈卓梅. 紫薇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13(9):1795-1804. [9] 刘龙昌,陶珂,景康康. 花色多态植物紫薇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J]. 林业科学,2015(1):42-54. [10] 王滑,陈放,段丽君,等. 紫薇异倍体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子代倍性鉴定[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3):291-295. [11] 孙宜,孙猛,石青松. 紫薇新品种扦插繁殖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9(10):1729-1731. [12] 许鸿源,钟文勇,陈建丽,等. 几种因素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05(9):57-61. [13] 闻杰,高志明. NaCl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2(2):40-41. [14] 陈彦. NaCl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07(11):9-13. [15] 孙哲,陈彦. 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对紫薇硬枝扦插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0(7):103-104. [16] LIU X D,ZHANG H,ZHAO Y,et al.Auxin controls seed dormancy through stimulation of abscisic acid signaling by inducng ARF-mediated ABI3 activation in Arabidop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3,110(38):15485-15490. [17] 马有虎,彭任海,闫超,等. 赤霉素对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2):92-95. [18] 李冰,林茂,唐庆,等.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毛萼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热带农业,2018(4):65-68. [19] 孙宽莹,陈彦,邢柱东,等. 不同化学药剂对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的影响[J]. 种子,2011(4):27-31. [20] 宋平,张启翔,潘会堂,等.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09 (3):58-60. [21] 顾翠花,王守先. 南紫薇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种子,2011 (10):33-36. [22] 蒙真铖,丁琼,宋希强,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萼紫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4(9):1791-1794. [23] 李幸晨. 树姿变异紫薇的品种选育及古老紫薇调查[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4] 胡国华. 赤霉素对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2019,45(4):24-27. [25] 王慧,王小德,张志颖.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景观及功能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14(6):1524-1529. [26] 纵伟,董海丽.大叶紫薇籽油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 中国油脂,2006(9):35-36. [27] 纵伟,赵光远. 大叶紫薇果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析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6(4):227-228. [28] 秦晓彦,刘桂芹,胡江川.优良的夏秋园林树种紫薇[J]. 北方园艺,2007(3):14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