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岚, 黄鑫茹, 卿珍慧, 等. 2019年广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情况[J]. 广西畜牧兽医, 2020, 36(3): 104-106.
|
[2] |
陈家贵. 广西畜禽遗传资源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24-29.
|
[3] |
全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全州县志: 1991-2005[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 161-162.
|
[4] |
庞慧敏, 蒋少萱, 何婉媚. 留住猪肉“土”味面临诸多挑战[N]. 工人日报, 2021-05-21( 4).
|
[5] |
《东山瑶社会》编写组. 东山瑶社会[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2.
|
[6] |
唐楚英, 全州县志编纂委员会. 全州县志[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 186-188.
|
[7] |
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编辑委员会. 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 39.
|
[8] |
李琼华, 谢丽燕, 覃树华, 等. 瘦肉型猪与广西东山猪杂交对提高瘦肉率的研究[J]. 广西农学院学报, 1987, 6(1): 91-102.
|
[9] |
黄路生, 邹峄. 中国部分猪种同种异名问题的研究 Ⅰ.中南及华东六省区两头乌猪及小耳猪遗传关系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1989, 20(2): 117-122.
|
[10] |
孙俊丽, 张冰, 潘天彪, 等. 基于微卫星位点研究7个广西地方猪种的遗传关系[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6):1475-1480.
|
[11] |
张冰, 廖海洪, 农素群, 等. 广西5个猪种和国外3个猪种mtDNA 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42(7): 1807-1815.
|
[12] |
莫家远, 李月月, 路玉洁, 等. 广西地方猪群体遗传结构、选择信号分析和ROH检测[J].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57(S1):206-213.
|
[13] |
黎旺长, 刘玮玮, 龙佳佳, 等.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广西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和选择信号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54(8): 2415-2422.
|
[14] |
邓祝新, 魏莎, 黄丽云, 等. 广西东山猪的冷冻精液制作要点[J]. 中国畜牧业, 2022(6): 59-60.
|
[15] |
卯升义, 李卓, 奎华, 等. 体细胞克隆技术在乌金猪遗传资源保护上的应用[J].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30-2137.
|
[16] |
张树山, 韩雪峻, 姜红菊, 等. “静态保种”在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36(5): 148-152.
|
[17] |
孙飞舟.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评估中国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2.
|
[18] |
黄敏. 利用全基因组高密度SNP芯片解析中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高原适应性与两头乌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
[19] |
石岗, 刘刁, 冯韶华, 等.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猪上的研究进展[J]. 猪业科学, 2019, 36(5):110-112.
|
[20] |
李幼平, 何秋明, 蔡绍晖, 等. 异种移植与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利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 13(1): 47-50.
|
[21] |
PATIENCE C, TAKEUCHI Y, WEISS R A. Infection of human cells by 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of pigs[J]. Nature Medicine, 1997, 3(3): 282-286.
|
[22] |
张立, 步宏, 李胜富, 等. 中国两种地方猪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亚型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4(2): 197-199.
|
[23] |
王亚楠, 刘静, 刘榜, 等. 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3, 21(3): 7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