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Vol. 64 ›› Issue (12): 2923-2925.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90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水稻白叶枯病“2+3”处理策略探讨

沈颖1(), 周宇杰2, 骆琴1, 陆剑飞2,*()   

  1. 1.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09
    2.诸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 收稿日期:2023-08-12 出版日期:2023-12-11 发布日期:2023-12-14
  • 通讯作者: 陆剑飞(1972—),男,浙江嘉兴人,推广研究员,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E-mail:1095232712@qq.com
  • 作者简介:沈颖(1989—),浙江仙居人,硕士,从事植保农药相关工作,E-mail:shenying0227@126.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C02018);绍兴市科技计划(2018C20014)

  • Received:2023-08-12 Online:2023-12-11 Published:2023-12-14

摘要:

通过采用大田前2次(种子处理、带药下田)及大田期3次(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的“2+3”处理策略预防水稻白叶枯病,发现该项措施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剂选用噻唑锌或噻菌铜时,采用“2+3”策略在减少水稻白叶枯病病叶率、减轻病情指数方面均比采用常规措施更为有效,病叶率减少,病情指数减轻,防治效果提升,产量增加。3种药剂中N-噻唑锌效果最佳,噻唑锌次之,噻菌铜稍差。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处理策略, 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