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9, Vol. 60 ›› Issue (11): 1965-1967.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1105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诱导水稻、葡萄抗病性效果评价

肖文斐1a, 忻雅1a, 裘劼人1a, 应武1b, 马华升1b, 王汉荣2, 阮松林1a, *   

  1.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生物技术研究所,b作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所,浙江 杭州 310021
  • 收稿日期:2019-09-11 出版日期:2019-11-11
  • 通讯作者: 阮松林(1969—),男,浙江上虞人,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技术,E-mail: ruansl1@hotmail.com
  • 作者简介:肖文斐(1979—),女,湖南祁东人,高级农艺师,博士,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工作,E-mail: xiao_wenfei@126.com。
  • 基金资助:
    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自主设计项目(20172015A02); 杭州市农科院重大推广项目(2019HNCT-28)

  • Received:2019-09-11 Online:2019-11-11

摘要: 为评价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BKL1)及其组分诱导水稻、葡萄等作物抗病性效果,以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葡萄品种甬优1号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BKL1及其组分BKL1-Ⅰ和BKL1-Ⅱ处理均能够明显降低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且BKL1防效最高,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相对化学农药(CF)防效而言,免疫诱抗剂BKL1最高,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BKL1对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相对防效均达80%以上,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1.2%。结果表明,免疫诱抗剂BKL1优于其单一组分BKL1-Ⅰ和BKL1-Ⅱ,说明两组分复合存在协同效应。

关键词: 保康灵1号, 稻瘟病, 水稻白叶枯病, 葡萄霜霉病, 抗病性, 防效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