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欧春丽, 龚小妹, 莫单丹, 等. 瑶药五指山参药材性状鉴别研究[J]. 中国药业, 2023, 32(2): 67-70.
|
[2] |
潘浩, 万雨汗, 何馨维, 等. 五指山参淀粉物化特性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42(12): 73-79.
|
[3] |
张丹宇, 季宇彬, 许旭东, 等. 不同产地的五指山参多糖含量的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9): 19-20.
|
[4] |
南志奇, 黄靖, 杨海渝, 等. 五指山参营养成分分析[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2, 34(2): 63-65.
|
[5] |
KLEIN R D, ROSA C E, COLARES E P, et al.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and oxidative status in Antarctic fishes: the sluggish rockcod Notothenia coriiceps versus the active marbled notothen Notothenia rossii[J].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2017, 68(Pt A): 119-127.
|
[6] |
钱明章, 何行高, 陈虹,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五指山参营养成分的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32(7): 48-49.
|
[7] |
南志奇. 箭叶秋葵营养成分分析及摘除花蕾对产量的影响[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
[8] |
高亮. 腐植酸有机肥对人参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腐植酸, 2023(4): 53-57.
|
[9] |
苏为耿, 赵永丰, 吴兴兴, 等. 不同种植模式及种植年限对滇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22, 51(5): 113-117, 126.
|
[10] |
兰艺鸣, 李佳思, 韩梅, 等. 不同林型对林下参产量质量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28(13): 181-188.
|
[11] |
王玉, 陈洁, 黄慧琼. 比色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总皂苷[J]. 海峡药学, 2013, 25(8): 90-92.
|
[12] |
刘燕, 陈荣建, 谢道平, 等. 不同品种黄秋葵引种栽培比较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9(1): 79-82.
|
[13] |
张曼, 刘文君, 何忠, 等. 广西厚皮甜瓜大棚与露地栽培农艺性状及效益比较[J]. 北方园艺, 2013(7): 25-28.
|
[14] |
庄应强, 屠娟丽, 费伟英, 等. 大棚与露地栽培对鲜食蚕豆生长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5(5): 7-9.
|
[15] |
吴云翔, 王红芬, 徐志豪, 等. 红根甜菜大棚与露地栽培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 14-15.
|
[16] |
陈方永, 王平, 程玉芳, 等. 菜头肾林下仿野生不同栽培方式对其品质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5): 91-96.
|
[17] |
陈军华, 王银燕, 吴剑锋, 等. 丽水市发展林下中药材的现状与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2): 275-278.
|
[18] |
王晖, 姜武, 陶正明, 等. 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7): 1190-1191, 1198.
|
[19] |
吴国华, 叶建华, 周众灵, 等. 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对多花黄精根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24, 44(1): 19-24.
|
[20] |
李永荷. 毕节市林下仿野生栽培天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分析[D]. 贵阳: 贵州大学,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