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宜, 张柳, 王玲玲, 等. 不同缓/控释肥在直播早稻上应用效果比较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8(2): 54-57, 62.
|
[2] |
赵秉强, 袁亮. 中国农业发展与肥料产业变革[J]. 肥料与健康, 2020, 47(6): 1-3.
|
[3] |
周竹叶. 我国化肥工业概况与发展趋势[J]. 磷肥与复肥, 2019, 34(10): 1-4.
|
[4] |
彭玉, 孙永健, 蒋明金, 等. 不同水分条件下缓/控释氮肥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5): 859-870.
|
[5] |
朱兆良, 金继运.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259-273.
|
[6] |
傅丽青, 薛占奎, 房玉伟, 等. 不同缓/控释肥对单、双季晚稻生产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6): 577-582.
|
[7] |
彭玉, 马均, 蒋明金, 等. 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5): 1048-1057.
|
[8] |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 2008, 45(5): 915-924.
|
[9] |
李珍珍, 周伟, 张培培, 等. 播种密度和方式对机插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1, 35(3): 722-736.
|
[10] |
官春云. 现代作物栽培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11] |
李洪亮, 孙玉友, 侯国强, 等. 寒地粳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的关系[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3): 107-112.
|
[12] |
王德鹏. 栽培模式、温光条件和土壤肥力对双季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
[13] |
马良, 朱玉祥, 张乐平, 等.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4): 561-563.
|
[14] |
周雯雯, 贾浩然, 张月, 等.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4): 657-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