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郎揩永. 中国植物志:第17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20-221. [2] 黄小凤, 周志东, 杨成, 等. 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及其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 2005, 32(5): 80-8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4] 汤珺琳. 福建省金线莲产业化现状及市场开发策略分析[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5] 鲁成巍, 冉景丞. 金线莲研究进展及保护利用研究[J]. 农技服务, 2010, 27(8): 1040-1042. [6] 宋希强, 杨小波, 卢刚, 等. 海南植物志:第13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7] 邵玲, 梁广坚, 刘楠, 等. 广东肇庆地区金线莲低海拔林下栽培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 25(6): 546-553. [8] 朱小鹏. 金线莲林下人工栽培基质选择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5): 100-101, 104. [9] 甘金佳, 蒋水元, 毛玲莉, 等. 金线莲林下栽培基质的筛选[J].北方园艺,2017(8): 155-159. [10] 张玲艳, 王宏权, 闻高娜, 等. 金线莲栽培基质筛选试验[J]. 热带农业科技, 2017, 40(1): 26-27. [11] 魏翠华, 谢宇, 秦建彬, 等. 光照强度对金线莲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12): 139-141. [12] 邵清松, 周爱存, 黄瑜秋, 等. 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6): 955-958. [13] 何碧珠, 邹双全, 刘江枫, 等. 光照强度与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生长及品质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12): 1292-1295. [14] 吴荣哲, 吴松权. 金线莲驯化过程中光照强度(PPFD)对生长及光合速率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5): 15505-15506, 15515. [15] 陆祖正, 唐君海, 唐利球, 等. 低光照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3(2): 56-58. [16] 陈裕, 林坤瑞. 金线莲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关系[J]. 福建热作科技, 1996, 21(4): 22-23. [17] 何淑敏, 张静芳, 谢倩, 等. 不同地区金线莲种质资源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8): 1415-1422. [18] 魏翠华, 周慧君, 谢宇, 等. 福建金线莲不同品种生长性状和产量比较[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5): 491-494. [19] 郭慧慧, 蒋元斌, 林丛发, 等. 金线莲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16(3): 55-59. [20] 吴梅, 马巧群, 凌丹燕, 等. 名贵中药材金线莲人工栽培关键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 2016, 36(6): 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