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盛来运.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07(9):5-12.
|
[2] |
DÉMURGER S, XU H. Return migrants:the rise of new entrepreneurs in rural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12, 39(10):1847-1861.
|
[3] |
GIULIETTI C, NING G, ZIMMERMANN F K. Self-employment of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012, 33(1):96-117.
|
[4] |
闫小欢, 霍学喜. 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7):34-44.
|
[5] |
刘玉成, 徐辉. 家庭与个人因素影响下的农民多元就业选择: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 2017, 34(1):32-37.
|
[6] |
陆文聪, 吴连翠.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6):54-62,81.
|
[7] |
辛岭, 蒋和平.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1006个农村劳动力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 2009(6):19-25.
|
[8] |
谢勇, 徐倩.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4):57-62.
|
[9] |
张广胜, 任建红. 农民工的就业选择:零工抑或长工:基于沈阳市的调查[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2(3):259-264.
|
[10] |
刘玉成, 徐辉. 家庭与个人因素影响下的农民多元就业选择: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 2017, 34(1):32-37.
|
[11] |
李瑞琴. 个人素质、家庭背景、社区状况与青年农民就业选择: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 2014(12):105-109.
|
[12] |
陈浩. 非农职业因素对农户兼业结构及其离农意愿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3(1):11-21.
|
[13] |
DEVINE T J. Changes in wage-and-salary returns to skill and the recent rise in female self-employ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2):108-113.
|
[14] |
陈丹, 汪少良, 张藕香.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 调研世界, 2014(7):40-44.
|
[15] |
刘纯阳, 吴小娟. 农民类型、非农就业与农业后继者培养述评[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6(6):1-6.
|
[16] |
邱元, 叶春辉. 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 5 省大样本调研数据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2):295-300.
|
[17] |
韩长赋. 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J]. 经济研究, 2006, 41(12):4-12.
|
[18] |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