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晋刚, 周晓莉, 宋新元, 张正光.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大豆JD321对根际土壤含水量和pH值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6): 1337-1339. |
[2] |
沈立, 龚亚明,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张古文.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5): 1174-1178. |
[3] |
张志红, 张古文, 李正泉,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龚亚明.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的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5): 1179-1183. |
[4] |
王冬群, 成美玲, 王飞, 秦方锦, 范雪莲, 方旭丰. 菜用大豆浙鲜9号不同肥料及配比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4): 916-919. |
[5] |
夏英, 李正泉, 傅旭军, 袁敏良. 浙鲜86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4): 920-924. |
[6] |
曾育成, 邵荣荣, 许红萍, 曾育龙. 野生大豆GsEXPA1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8): 2006-2013. |
[7] |
郁晓敏, 袁凤杰, 傅旭军, 杨清华, 金杭霞. 大豆浙鲜豆201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7): 1696-1698. |
[8] |
龙厚元, 姚继刚, 蒿呈龙, 李猛, 刘鸿恒, 程盘龙, 王倩.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麦后免耕直播的栽培特点及其关键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2): 2853-2857. |
[9] |
胡丽鹏, 曹明奡, 李清良, 赵战马, 张顺昌, 徐继根, 王鹏. 不同栽培模式下叶面喷施丽维红对红美人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0): 2434-2437. |
[10] |
葛明初, 张古文,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龚亚明, 左亚群.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17号在海宁市的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0): 2438-2441. |
[11] |
成美玲, 王冬群. 菜用大豆高雄9号养分平衡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 140-143. |
[12] |
李正泉, 张古文,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龚亚明.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浙农秋丰2号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8): 1748-1751. |
[13] |
廖珍凤, 王剑, 宋西娇, 陈光, 沈梦梦, 苗瑞祥, 徐盛春. 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超微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6): 1250-1256. |
[14] |
王冬群, 成美玲. 春季菜用大豆高雄9号肥料与密度相关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5): 972-973. |
[15] |
陈观杰, 郑殿峰, 冯乃杰, 沈雪峰, 母德伟, 刘玲, 李甜子, 周行, 齐德强, 谢平. 雷州半岛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因子和聚类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3): 485-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