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连吉. 新优树种海滨木槿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 中国园林, 2010, 26(4): 49-50.
|
[2] |
郭文琦, 张培通, 李春宏, 等. 沿海滩涂绿化树种选择和耐盐性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10): 175-177.
|
[3] |
包学文, 李和平, 施钦, 等. NaCl胁迫下木槿嫁接苗及其砧木海滨木槿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4): 130-134.
|
[4] |
李秀芬, 朱建军, 王一涵, 等. 60Co-γ辐射对锦葵科3个树种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26(2): 66-69.
|
[5] |
俞慈英, 徐树华. 海滨木槿的驯化及开发利用前景[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2): 210-213.
|
[6] |
葛金涛, 赵文静, 曹燕妮, 等. 海滨木槿育苗技术规程[J]. 北方园艺, 2020(4): 171-173.
|
[7] |
林雪锋, 颉洪涛, 虞木奎, 等. 盐胁迫下3种海滨植物形态和生理响应特征及耐盐性差异[J].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95-103.
|
[8] |
黄超群, 屠娟丽, 周金. 盐胁迫对海滨木槿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51(4): 773-774, 778.
|
[9] |
赵文静, 郑旭, 刘兴满, 等. 海滨木槿在连云港地区的引种表现[J]. 林业科技通讯, 2023(3): 89-90.
|
[10] |
孙慧. EMS诱变海滨木槿及抗寒突变体筛选的初步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9.
|
[11] |
施钦, 包学文, 华建峰, 等.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海滨木槿光合作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8): 2600-2606.
|
[12] |
周和锋, 李会欣, 邵学新, 等. 不同盐度水淹胁迫对海滨木槿生理特性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13, 33(6): 41-45.
|
[13] |
顾沈华, 虞木奎, 杨杰, 等. 海水水淹下海滨木槿和蜡杨梅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 湿地科学, 2013, 11(3): 398-403.
|
[14] |
李万兴. 盐碱地造林先锋树种: 海滨木槿的采种育苗技术要点[J]. 浙江林业, 2008(9): 31.
|
[15] |
孔庆跃, 费行海. 海滨木槿育苗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9): 219-220.
|
[16] |
王连军, 高伟祥. 海滨木槿嫁接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20, 40(11): 7-8, 40.
|
[17] |
简光艳, 李秀芬, 朱建军, 等. 海滨木槿的研究利用现状与利用前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9(4): 70-72, 95.
|
[18] |
冯邦朝, 黄艳, 马博, 等. 大戟科主要木本油料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11): 1650-1654.
|
[19] |
覃春梅, 李斌, 傅鹏, 等. 白花悬钩子的叶片组培快繁与植株再生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23, 55(2): 71-77.
|
[20] |
朱晓菲, 何程相, 潘远智, 等. 南核1号核桃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52(1): 121-124.
|
[21] |
韩晓勇, 宋婷婷, 王立, 等. 靖江香沙芋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 50-52.
|
[22] |
庞发虎, 张良, 刘飞. 不同培养条件对驱蚊香草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 682-683.
|
[23] |
朱淑新. HgCl2和84消毒液在月季组培中消毒效果的研究[J]. 现代园艺, 2021, 44(23): 47-48.
|
[24] |
张海燕, 张进德. 核桃外植体消毒剂的对比试验[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2): 32-33.
|
[25] |
宋帅杰, 黄坤, 钱如南, 等. 火焰南天竹组培快繁体系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10): 2062-2065.
|
[26] |
张佳奇. 紫花槭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D]. 延吉: 延边大学,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