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Vol. 64 ›› Issue (11): 2734-2737.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72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设施栽培条件下异色瓢虫对辣椒桃蚜防控效果研究

赵战马1(), 徐晞晟1, 池委洪1, 吕佳2, 蒲占湑2,*()   

  1. 1.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
    2.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00
  • 收稿日期:2022-11-17 出版日期:2023-11-11 发布日期:2023-11-22
  • 通讯作者: 蒲占湑(1982—),男,浙江青海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E-mail:Puzhanxu@139.com
  • 作者简介:赵战马(1994—),男,浙江黄岩人,助理农艺师,本科,从事植保工作,E-mail:595066472@qq.com
  • 基金资助:
    黄岩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服务项目(HY202002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新成果示范推广项目(tg2022020)

  • Received:2022-11-17 Online:2023-11-11 Published:2023-11-22

摘要:

为明确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对防治辣椒桃蚜的效果,以悬挂异色瓢虫卵卡不同数量及直接投放一龄幼虫不同密度的方式,用生物农药防治和空白处理为对照,评价异色瓢虫防治辣椒桃蚜的种群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投放40头一龄幼虫对桃蚜控制效果最明显,与生物农药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前期(7 d前)就能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20 d后防治效果达到99.71%;低数量卵卡(0.25和0.33卡·株-1)和低数量一龄幼虫(2和5头·株-1)对桃蚜种群无控制作用;剩余处理组(卵卡0.50、1.00、2.00卡·株-1和一龄幼虫10、20头·株-1)前期(7 d前)对辣椒桃蚜防治效果较低,均在50%以下,而2.00卡·株-1在7 d时防治效果能达到71.24%,此后各组在7 d以后,防治效果均快速上升,直至20 d时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如何精准释放异色瓢虫防控辣椒桃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 异色瓢虫, 桃蚜, 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