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振德, 郑汉臣, 李金昌, 等. 中药“榧子”的本草考证与原植物调查[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7, 16(1): 5-7.
|
[2] |
曹永庆, 任华东, 王开良, 等. 不同类型土壤栽培香榧种仁品质综合评价和分析[J]. 果树学报, 2022, 39(5): 836-845.
|
[3] |
韦国春, 肖庆来, 喻卫武, 等. 香榧枝叶黄化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17): 5823-5836.
|
[4] |
柳丽霞, 程筵寿, 毛云飞, 等. 嫁接方法对香榧接穗成活和新梢生长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21, 48(2): 27-29, 33.
|
[5] |
陈慧玲, 夏丽敏, 严邦祥. 香榧定砧嫁接建园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20(4): 51-52.
|
[6] |
刘亚群, 刘荣昌, 程诗明, 等. 香榧林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22, 42(4): 9-16.
|
[7] |
曹雯, 肖庆来, 郑伟兵, 等. 完熟采摘对香榧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8): 1775-1777, 1781.
|
[8] |
高樟贵, 张敏, 厉锋, 等. 香榧病虫害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 2018, 38(5): 98-104.
|
[9] |
宋其岩, 毛传亮, 陈友吾, 等. 香榧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J]. 浙江林业科技, 2021, 41(2): 79-84.
|
[10] |
陶涛, 刘耀辉, 薛中俊, 等. 7种香榧优株坚果表型性状与品质特性的研究[J/OL].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3 [2023-09-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161.S.20230316.1010.010.html.
|
[11] |
单燕飞, 王为宇, 项伟霞, 等. 堆沤温度对后熟过程中榧籽主要营养物质变化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7): 46-56.
|
[12] |
叶珊, 王为宇, 周敏樱, 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对香榧种子堆沤后熟品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11): 43-51.
|
[13] |
俞信光, 郭斌, 金旭东, 等. 香榧微波加工工艺的优化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9, 32(4): 73-79.
|
[14] |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等. 不同加工方式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的比较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1): 22-31.
|
[15] |
任清华, 罗靖璠, 许睿洁, 等. 两种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脂肪酸和香气组分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5(6): 988-995.
|
[16] |
国家林业局. 香榧栽培技术规程: LY/T 1774—200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17] |
朱海东, 曾茂茂, 何志勇, 等. 不同产地香榧假种皮精油组分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6): 62-68.
|
[18] |
周大铮. 香榧中抗艾滋病病毒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和结构修饰[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04.
|
[19] |
孙千雅, 毛依依, 孙熔茹, 等. 响应面法优化香榧假种皮黄酮提取及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 2022, 43(5): 14-18.
|
[20] |
童晓青, 许琳, 刘本同, 等. 香榧假种皮精油提取工艺及GC-MS分析[J]. 浙江林业科技, 2011, 31(3): 11-14.
|
[21] |
张川. 香榧籽粒蛋白酶解物及香榧内种皮醇提物的抗氧化性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17.
|
[22] |
王衍彬, 刘本同, 秦玉川, 等. 不同品种香榧种子油脂肪酸及香味物质组成分析[J]. 中国油脂, 2016, 41(2): 101-105.
|
[23] |
肖铭慧, 黄敏婕, 董捷, 等. 香榧籽油对高脂膳食SD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理[J]. 中国油脂, 2022, 47(3): 71-77.
|
[24] |
温思思, 陆元超, 丁珏, 等. 金松酸对HepG2细胞中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2, 37(11): 191-198.
|
[25] |
LIU M X, VERYSER C, LU J G, et al.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s from semen torreyae identifies two new anthelmintic compounds with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8, 224: 421-428.
|
[26] |
陈振德, 陈志良, 侯连兵, 等. 榧子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 中草药, 2000, 31(5): 377-379.
|
[27] |
段芳芳, 贾晓会, 贾姗姗, 等. 香榧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J]. 中草药, 2018, 49(20): 4791-4797.
|
[28] |
曾琳, 林秋美, 韩成云, 等. 香榧叶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 35(2): 98-104.
|
[29] |
余小英. 香榧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园艺, 2017(2): 25-26.
|
[30] |
何德汀, 储开江, 任敬军, 等. 嵊州香榧产业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 浙江林业科技, 2013, 33(5): 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