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Vol. 65 ›› Issue (6): 1434-1440.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07
收稿日期:
2023-08-29
出版日期:
2024-06-11
发布日期:
2024-06-20
作者简介:
陈银方(1965—),男,浙江缙云人,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E-mail:cenyinfang@163.com。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3-08-29
Online:
2024-06-11
Published:
2024-06-20
摘要:
中国是茶树发源地,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地位尤为突出,具有种群数量多、捕食量大、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生态位广的特点,是茶园最重要捕食性天敌。我国茶园蜘蛛有44科572种,有23种优势种及10余种常见种,蜘蛛的数量占捕食者天敌的65%~98%。蜘蛛是控制茶树害虫(螨)的最主要天敌,影响茶园蜘蛛的主要因素为化学农药施用、茶园农事活动、气候、生态环境和天敌。文章提出了蜘蛛保护利用的措施为调查茶园蜘蛛资源、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应用绿色防控措施和合理使用农药,为茶园蜘蛛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
陈银方. 中国茶园蜘蛛种类作用及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6): 1434-1440.
CHEN Yinfang. A review of the role and conservation of spider species in tea gardens in China[J].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 65(6): 1434-1440.
蜘蛛种类 | 茶尺蠖 | 假眼小绿叶蝉 | ||||
---|---|---|---|---|---|---|
检测个体数 | 阳性率/% | 最小残留 | 检测个体数 | 阳性率/% | 最小残留 | |
绿腹新园蛛 | 31 | 15.9 | 0.81±0.312 | 83 | 31.0 | 0.13±0.04 |
鞍形花蟹蛛 | 176 | 15.3 | 0.42±0.07 | 31 | 54.5 | 0.95±0.25 |
八斑鞘腹蛛 | 130 | 22.3 | 0.04±0.01 | 176 | 24.1 | 0.05±0.02 |
白斑猎蛛 | 943 | 1.8 | 0.03±0.01 | 130 | 2.7 | 0.02±0.01 |
漂亮美蒂蛛 | 114 | 0 | 0 | 943 | 50.4 | 0.63±0.05 |
斑管巢蛛 | 89 | 0 | 0 | 89 | 18.6 | 0.16±0.04 |
斜纹猫蛛 | 83 | 0 | 0 | 114 | 10.7 | 0.04±0.02 |
花腹金蝉蛛 | 72 | 0 | 0 | 72 | 28.6 | 0.38±0.09 |
黄斑园蛛 | 57 | 0 | 0 | 52 | 56.1 | 0.65±0.18 |
表1 茶园常见蜘蛛对害虫的捕食性检测
Table 1 Predatory detection of pests by common spiders in tea gardens
蜘蛛种类 | 茶尺蠖 | 假眼小绿叶蝉 | ||||
---|---|---|---|---|---|---|
检测个体数 | 阳性率/% | 最小残留 | 检测个体数 | 阳性率/% | 最小残留 | |
绿腹新园蛛 | 31 | 15.9 | 0.81±0.312 | 83 | 31.0 | 0.13±0.04 |
鞍形花蟹蛛 | 176 | 15.3 | 0.42±0.07 | 31 | 54.5 | 0.95±0.25 |
八斑鞘腹蛛 | 130 | 22.3 | 0.04±0.01 | 176 | 24.1 | 0.05±0.02 |
白斑猎蛛 | 943 | 1.8 | 0.03±0.01 | 130 | 2.7 | 0.02±0.01 |
漂亮美蒂蛛 | 114 | 0 | 0 | 943 | 50.4 | 0.63±0.05 |
斑管巢蛛 | 89 | 0 | 0 | 89 | 18.6 | 0.16±0.04 |
斜纹猫蛛 | 83 | 0 | 0 | 114 | 10.7 | 0.04±0.02 |
花腹金蝉蛛 | 72 | 0 | 0 | 72 | 28.6 | 0.38±0.09 |
黄斑园蛛 | 57 | 0 | 0 | 52 | 56.1 | 0.65±0.18 |
[1] | 梅宇, 梁晓. 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与内销形势分析[J]. 中国茶叶, 2022, 44(4): 17-22. |
[2] | 杨廷榜, 石爱民, 周材权, 等. 中国茶园蜘蛛研究进展[J]. 蛛形学报, 2020, 29(1): 76-84. |
[3] | 高宇, 孙晓玲, 金珊, 等. 我国茶园蜘蛛生态学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2, 32(2): 160-166. |
[4] | WACNIK A, RALSKA-JASIEWICZOWA M, MADEYSKA E. Late Glacial and Holocene history of vegetation in Gostynin area, central Poland[J]. Acta Palaeobotanica, 2011, 51(2): 249-278. |
[5] | 陈银方, 宋昌琪, 刘林敏, 等. 中国茶园蜘蛛种类研究[J]. 茶叶科学, 2000, 20(1):59-66. |
[6] | 陈银方, 陈忠华, 宋昌琪, 等. 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概述[J]. 蛛形学报, 2004, 13(2): 125-128. |
[7] | 陈银方, 宋昌琪, 刘文炜. 中国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综述[J]. 浙江农业科学, 2004, 45(6): 343-345. |
[8] | 赵敬钊. 中国棉田蜘蛛[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3. |
[9] | 胡金林. 中国农林蜘蛛[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
[10] | 宋大祥. 中国农区蜘蛛[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7: 51-345. |
[11] | 陈孝恩, 高君川. 四川农田蜘蛛彩色图册[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
[12] | 陈樟福, 张贞华. 浙江动物志-蜘蛛类[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356. |
[13] | 尹长民, 王家福. 中国蜘蛛:园蛛科、漏斗蛛科新种及新记录种100种(蛛形纲: 蜘蛛目)[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1-170. |
[14] | 陈银方. 浙江省山地茶园蜘蛛研究初报[J]. 生物防治通报, 1992(2): 68-71. |
[15] | 陈银方. 浙西南茶园蜘蛛消长动态和影响关键因子研究[J]. 蛛形学报, 2016, 25(1): 56-60. |
[16] | 常启伦. 祁门茶园蜘蛛种类及其消长的初步调查[J]. 中国茶叶, 1983, 5(4): 26-27. |
[17] | 陈文华, 赵敬钊. 安徽省茶园蜘蛛名录[J]. 蛛形学报, 1993(1): 52-59. |
[18] | 陈伯刚. 蜘蛛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J]. 蛛形学报, 2003, 12(2): 125-127. |
[19] | 崔清梅, 张强, 侯伟华, 等. 恩施茶园蜘蛛种类调查[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13): 2735-2737. |
[20] | 戴轩. 贵州东部地区茶园蜘蛛种类调查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 1996, 16(1): 47-52. |
[21] | 戴轩. 贵州东部地区茶园蜘蛛种类调查研究(续报)[J]. 昆虫天敌, 1997(1): 41-44. |
[22] | 戴轩, 韩宝瑜.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 2009, 29(5): 2356-2367. |
[23] | 冯明祥, 王继青, 张涛, 等. 崂山茶区茶园蜘蛛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1): 110-113. |
[24] | 洪海林. 茶园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J]. 茶业通报, 1991, 13(1): 36-38. |
[25] | 洪海林, 刘恒贵, 沈毓芬, 等. 茶园蜘蛛的种类、消长、控害作用与保护利用[J]. 中国茶叶, 2010, 32(2): 8-9. |
[26] | 胡拥军, 余云水. 赣北地区茶园蜘蛛种类调查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 2000, 20(1): 74-76. |
[27] | 李新月, 谭济才, 李夕英. 湖南省茶园蜘蛛种类及其保护利用[J]. 茶叶通讯, 2012, 39(1): 9-14. |
[28] | 李巍巍, 刘玉, 张丽霞, 等. 泰山茶园蜘蛛种类调查及优势种动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2, 32(4): 341-346. |
[29] | 黎健龙, 黎华寿, 黎秀娣, 等. 广东英德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34(3): 253-260. |
[30] | 佘宇平, 陶滔. 滇西南茶园蜘蛛名录[J]. 蛛形学报, 1996(2): 154-158. |
[31] | 苏红飞, 石尚, 陶仕科, 等. 云南大叶种茶园中小绿叶蝉和蜘蛛的数量动态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 5(10):62-66. |
[32] | 张原. 茶园蜘蛛种类与农药对其消长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1983, 6(1):34-37. |
[33] | 王定锋, 刘丰静, 李慧玲, 等. 宁德市低海拔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发生动态[J]. 茶叶科学, 2013, 33(5): 457-464. |
[34] | 王家福, 尹长民. 我国南方漏斗蛛科一新属和三新种(蜘蛛目: 漏斗蛛科)[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2, 15(3): 263-266, 272. |
[35] | 吴斌彬, 林娜. 海南省儋州市两院地区茶树蜘蛛种类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36): 33-34. |
[36] | 邢树文, 林瑞芬, 詹珍旋. 广东潮州凤凰山茶区蜘蛛名录及其地理分布[J]. 蛛形学报, 2014(2): 116-122. |
[37] | 邢树文, 许晓伟, 黄晓瑜, 等. 广东凤凰山不同海拔茶园蜘蛛种类及多样性分析[J]. 蛛形学报, 2016, 25(1): 50-55. |
[38] | 熊忠华, 杨子琦, 马平, 等. 江西婺源茶园蜘蛛种类调查简记[J]. 江西植保, 2010(4): 156-158. |
[39] | 徐嘉生, 陈银方, 曹志芳. 浙江省茶园蜘蛛发生、分布及种类调查初报[J]. 蛛形学报, 1995(2): 146-153. |
[40] | 曾明森, 吴光远, 王庆森, 等. 福建茶园蜘蛛种类与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J]. 贵州科学, 2008, 26(2): 34-38. |
[41] | 张觉晚. 捕食叶蝉的茶园蜘蛛优势类群及其优势种[J]. 茶叶通讯, 1993, 20(1): 17-19. |
[42] | 张觉晚. 茶园蜘蛛的发生特点和保护利用[J]. 福建茶叶, 2006, 28(1): 2-3. |
[43] | 张永强. 广西蜘蛛名录(Ⅰ)跳蛛科(Salticidae)[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1): 35-41. |
[44] | 张永强. 广西蜘蛛名录(Ⅱ)蜘蛛目(Araneae): 圆蛛科(Araneidae)[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4): 281-287. |
[45] | 张永强. 广西蜘蛛名录(Ⅲ)[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3): 231-238. |
[46] | 张永强. 广西蜘蛛名录(Ⅳ)[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2(2): 134-144. |
[47] | 张永强. 广西蜘蛛名录[J]. 蛛形学报, 2008, 17(1): 54-63. |
[48] | 赵莹婕, 文兆明, 白先丽. 桂北茶区蜘蛛种类调查和种群动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19): 84-86. |
[49] | 朱壁然, 黎健龙, 刘杰, 等. 广东茶区蜘蛛新记录种及地理发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3):63-64. |
[50] | 佘宇平, 陶滔, 扈克明. 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J]. 植物保护, 1996, 22(2): 9-11. |
[51] | 郭剑雄. 斜纹猫蛛对小叶蝉的捕食作用及农药对其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 1996(4): 12-15. |
[52] | 高景林, 赵冬香, 陈宗懋. 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J].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5(3): 72-74. |
[53] | 林海清, 尤民生, 陈李林. 草间小黑蛛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 华东昆虫学报, 2007(1): 44-47. |
[54] | 潘亚飞, 赵敬钊. 三突花蛛对茶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J]. 蛛形学报, 1995(1): 41-44. |
[55] | 潘亚飞, 赵敬钊. 斜纹猫蛛对茶尺蠖幼虫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J]. 蛛形学报, 1996(2): 149-153. |
[56] | 苗进, 韩宝瑜. 茶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茶香精和寄主植物的趋性反应[J]. 生态学报, 2007, 27(10):3973-3982. |
[57] | 谢振伦. 警戒蝇豹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J]. 广东茶叶, 1993(1): 41-44. |
[58] | 谢振伦. 草间小黑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研究[J]. 茶叶, 1995, 21(2): 27-29. |
[59] | 谢振伦. 茶园三种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量的观察[J]. 广东茶叶, 1996(2):32-34. |
[60] | 曾兆华, 周喆, 魏智娟, 等. 五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毒力及其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7, 27(2):6. |
[61] | 党凤花, 公茂莲, 毕守东, 等. 茶园3种主要害虫与其多种天敌之间密切程度的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 36(5):513-520. |
[62] | 郭骅, 周夏芝, 毕守东, 等. 茶园黑刺粉虱和茶叶甲成虫与其捕食性天敌之间的关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4(3): 345-351. |
[63] | 刘飞飞, 柯胜兵, 王建盼, 等. 蜘蛛类天敌与茶尺蠖幼虫空间关系的聚块样方方差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41(2): 133-146. |
[64] | 刘飞飞, 柯胜兵, 王建盼, 等. 假眼小绿叶蝉与捕食性天敌蜘蛛的空间关系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6): 99-110. |
[65] | 柯胜兵, 周夏芝, 毕守东, 等. 茶园3种害虫与蜘蛛天敌种群动态的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0(1): 78-83. |
[66] | 毕守东, 柯胜兵, 徐劲峰, 等. 3种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害虫与其天敌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J]. 生态学报, 2011, 31(2): 455-464. |
[67] | 周夏芝, 毕守东, 柯胜兵, 等. 茶园4种半翅目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0, 30(22): 6183-6192. |
[68] | 杨廷榜. 茶园蜘蛛对茶树主要害虫捕食作用的综合评价研究[J]. 害虫综合治理科学, 2017, 73 (11):2302-2309. |
[69] | 韩宝瑜.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动态差异[J]. 蛛形学报, 2005, 14(2): 104-107. |
[70] | 黎秀娣, 冯平万, 黎健龙, 等. 茶树上游猎型蜘蛛功能团对景观低碳管理模式的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1): 64-72. |
[71] | 黎秀娣, 冯平万, 胡海涛, 等. 茶园低碳管理方式对结网型蜘蛛群落结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6): 153-157. |
[72] | 谭济才, 邓欣, 袁哲明. 不同类型茶园昆虫、蜘蛛群落结构分析[J]. 生态学报, 1998, 18(3): 289-294. |
[73] | 邢树文, 朱慧. 潮州凤凰山茶园蜘蛛多样性与优势度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42(21): 81-90. |
[74] | 邢树文, 朱慧, 马瑞君, 等. 有机茶园蜘蛛群落动态分析[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7(3): 59-67. |
[75] | 邢树文, 朱慧, 马瑞君, 等. 不同生境条件与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 37(12): 4236-4246. |
[76] | 胡张. 茶园环境与管理方式对叶蝉和蜘蛛的调控及叶蝉的防治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
[77] | 邢树文, 梁秀霞, 朱慧, 等. 不同类型茶园游猎型蜘蛛亚群落特征的研究[J]. 植物保护, 2019, 45(6): 192-200, 221. |
[78] | 邢树文, 梁秀霞. 不同海拔茶园结网型与游猎型蜘蛛亚群落特征差异[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0(3): 25-33. |
[79] | 姚琳, 钟金, 毛建辉, 等. 不同类型茶园昆虫和蜘蛛的总群落排序及分类[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8): 99-101, 105. |
[80] | 陈银方, 宋昌琪, 叶火香, 等. 几种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试验[J]. 中国茶叶, 2001, 23(2): 9. |
[81] | 姜瑞德, 王继青, 张涛, 等. 7种农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捕食性蜘蛛的影响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 11(2): 12-14. |
[82] | 谢振伦. 茶园施药对蜘蛛种群动态的影响[J]. 广东茶叶, 1995(1): 17-19. |
[83] | 徐奕鼎, 罗仲兴, 吴新荣. 无公害茶园适用农药的选择与使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 179-180. |
[84] | 陈银方.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J]. 中国茶叶, 2012, 34(6): 13-16. |
[85] | ZHOU J M, ZHOU J F, JIANMING G, et al. Analysis on the niches of several weeds in Shanghai area[J].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2009:119-124. |
[1] | 项舒延, 詹丽钏, 周卿伟, 金美青, 吴卫红, 傅力. 不同植茶年份土壤性质差异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6): 1364-1369. |
[2] | 陈朝晖, 荆长伟, 凌在盈.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茶园监测中的应用——以杭州市龙井村为例[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9): 2320-2327. |
[3] | 宋丹, 姜燕敏, 兰建军, 郑欣飞. 松阳茶园主要虫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8): 1825-1828. |
[4] | 徐欢, 宣逸敏, 罗列万. 武义更香有机数字茶园的基本配置与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6): 1236-1239. |
[5] | 吴林土, 徐火忠, 李贵松, 唐仕琴, 王勇军. 微生物菌剂对松阳茶园土壤酸化改良及肥力提升的效果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6): 1245-1249. |
[6] | 郑旭霞, 胡多, 邵宗清, 李红莉. 龙井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春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2): 277-279. |
[7] | 巩龙达, 郭德浩, 金树权, 吕军, 张奇春. 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氮磷养分流失规律[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2): 280-283. |
[8] | 马立锋, 霍克坤, 申瑞寒, 吴松, 薛俊鹏, 杨向德, 岳艳军. 化肥减施下的安吉茶园施肥变化及施肥策略[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1): 2522-2526. |
[9] | 赵丽芳, 黄鹏武, 陈翰, 卢升高. 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治理红壤茶园土壤酸化与培育地力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1): 2692-2695. |
[10] | 潘永地, 黄鹏, 梁金晨. 基于光谱特征提取永嘉县茶园分布[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1): 2699-2706. |
[11] | 董越勇, 刘银秀, 叶波, 金娟, 聂新军, 范志斌. 沼液连续施用时间对茶园土壤性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 52-55. |
[12] | 吕健飞, 王建华, 俞巧钢, 马军伟, 林辉, 叶静, 王强, 孙万春. 基于有机替代的茶园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9): 1716-1720. |
[13] | 曹婷婷, 王国荣, 黄福旦, 汪帅, 冯晓晓, 吴慧明, 郑永利. 杭州地区芹菜茎基腐病病情消长规律与动态模型[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5): 966-968. |
[14] | 杨宇宙, 罗宗秀, 商建农. 西湖龙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效益评估[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1): 2256-2258. |
[15] | 娄艳华, 郑生宏, 吉庆勇, 何卫中. 不同套种模式对茶园小气候、土壤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4): 682-68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