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凡. 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京启动[J]. 农业工程, 2015, 5(4):37. [2] 陈小央.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J]. 中国种业, 2019(6):28-30. [3] 郭丹丹,袁凤杰,郁晓敏. 浙江大豆核心亲本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的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33(1):50-54. [4] 曾艳华,谢和霞,程伟东,等.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3):654-661. [5] 姚明华,尹延旭,王飞,等. 湖北省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3):517-522, 530. [6] 吴伟,卞晓波,童琦珏. 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工作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5):722-726. [7] 蔡仁祥,朱丹华. 浙江省旱粮鲜食化技术创新与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1):5-7,28. [8] 施俊生,吴早贵,祝玮. 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成效与思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0):1733-1735. [9] 王仁杯. 浙江种业40年改革发展实践与展望[J]. 中国种业, 2019(5):10-12. [10] 寿惠霞,朱文英,朱丹华,等. 浙江省春、夏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1993, 5(1):31-37. [11] 寿惠霞. 浙江大豆品种资源的若干性状分析[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0, 16(2):143-148. [12] 朱文英,寿惠霞.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在大豆育种中的利用[J]. 大豆通报, 1996(5):26-27. [13] 常汝镇. 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搜集[J]. 农业科技通讯, 1980(7):14. [14] 田志喜,刘宝辉,杨艳萍,等. 我国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成果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9):915-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