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华弟. 水稻白叶枯病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50-72. [2] 沈颖, 王华弟, 李仲惺, 等. 水稻白叶枯病再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4): 180-185. [3] 戴德江, 王华弟, 宗伏霖, 等. 叶枯唑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 36(6): 8-12. [4]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M].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87-145. [5] 魏方林, 朱国念, 戴金贵, 等. 创制农药噻唑锌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田间药效[J]. 农药, 2007, 46(12): 810-811. [6] 张纯标, 梁帝允, 王体祥, 等. 新颖杀菌剂-噻森铜[J]. 世界农药, 2007, 29(2): 53-54. [7] 朱乐飞. 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效果试验研究[J]. 中国稻米, 2002(6): 35-36. [8] 何荣林, 刑家华, 张纯标, 等. 20%噻森铜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试验[J]. 现代农药, 2007(2): 44-45. [9] 孙俊铭, 刑春生. 利用气候因素预测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5(3): 24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