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武,叶传盛,吴志刚,等. 黄精的本草考证[J]. 中药材,2017,40(11):2713-2716.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15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药典国家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306. [4] 刘京晶,斯金平. 黄精本草考证与启迪[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3):631-636. [5] 梁永富,易家宁,王康才,等. 遮阴对多花黄精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67-75. [6] 张洁,马百平,杨云,等. 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5):330-332. [7] 范书珍,陈存武,王林. 多花黄精总皂苷的提取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5):39-41. [8] 王进,岳永德,汤锋,等. 气质联用法对黄精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187-2190. [9] 姜程曦,洪涛,熊伟. 黄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草药,2015,46(8):1247-1250. [10] 姜程曦,张铁军,陈常青,等. 黄精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2017,48(1):1-16. [11] 徐建中,盛束军,俞旭平. 中药材采收期研究进展[J]. 基层中药杂志,2001,15(6):47-49. [12] 苏文田,刘跃钧,蒋燕锋,等. 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3):2831. [13] 刘佳,朱翔,叶宏达,等. 云南多花黄精适宜采收期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88. [14] 邵红燕,赵致,庞玉新,等. 贵州产黄精适宜采收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91. [15] 毕研文,宫俊华,杨永恒. 泰山黄精药用价值和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86. [16] 刘佩. 黄精幼苗生长特性及成分积累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7] 张普照,王俊儒,龚月桦,等. 多年生黄精不同龄节物质累积和多糖分布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384. [18] 黄俊学,刘彦东,陈文生,等. 响应面法优化不同年份黄精中总糖含量的测定[J]. 食品工业,2017(9):306-310. [19] 庞玉新,赵致,冼富荣. 黄精的炮制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920. [20] 徐世忱,纪耀华,李淑惠,等. 黄精炮制前后粗多糖的提取收率与总糖含量的比较分析[J]. 中草药,1993,24(12):629-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