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Vol. 64 ›› Issue (3): 639-945.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17

• 果树与蔬菜 • 上一篇    下一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立如1(), 范林洁1, 房聪玲1, 张建春2, 沈群超3, 吴月燕4   

  1. 1.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 慈溪 315300
    2.慈溪市胜山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 浙江 慈溪 315323
    3.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 浙江 慈溪 315300
    4.浙江万里学院 生物与环境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 收稿日期:2022-06-06 出版日期:2023-03-11 发布日期:2023-03-11
  • 作者简介:王立如(1971—),男,浙江慈溪人,推广研究员,硕士,从事果树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wliru@163.com
  • 基金资助:
    宁波市“2025”科技重大专项(2019B10015);慈溪市农业科技重点项目(CN202101)

  • Received:2022-06-06 Online:2023-03-11 Published:2023-03-11

摘要:

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讨赤霉素(GA3)、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6-苄氨基腺嘌呤(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配比组合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处理均能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坐果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果梗粗度,可改变果形指数和果实色彩鲜艳度,GA3、CPPU、TDZ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加链霉素(SM)处理果实无核化100%,5 mg·L-1以上CPPU或TDZ使果实空心率提高,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根据试验结果,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为:第一次处理在花满开后1~2 d,12.5 mg·L-1 GA3+2 mg·L-1 CPPU+4 mg·L-1 6-BA+200 mg·L-1 SM花序浸蘸;第二次处理在花满开后12~15 d,25 mg·L-1 GA3+5 mg·L-1 CPPU浸果穗。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赤霉酸, 氯吡脲, 噻苯隆, 6-苄氨基腺嘌呤, 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