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再欣, 蒋加勇, 吴海锋, 刘霖霞, 钟一群, 徐云杰. 稻菇轮作生态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2): 249-250. |
[2] |
曹凯, 王建红, 张贤, 徐静.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6): 947-949. |
[3] |
杜叶红, 胡美华, 叶飞华. 水旱轮作对土壤性状及大棚瓜菜生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5): 774-775. |
[4] |
张慧芳. 我国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述评及对地方的启示[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6): 881-883. |
[5] |
周孚美, 伍绍龙. 秸秆腐熟剂对植烟土壤及后茬水稻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1): 1997-1999. |
[6] |
林辉, 赖联赛, 沈年桥. 苍南县菜稻轮作主要模式、成效及发展途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 19-21. |
[7] |
周洪, 包崇来, 朱鹏飞, 徐佳. 椒江区大棚茄子-水稻水旱轮作栽培及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9): 1579-1580. |
[8] |
王田涛, 卢丙越, 雷恩, 施娴, 孟衡玲, 索玲. 三七对不同作物化感的效应[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1): 1982-1985. |
[9] |
吴平1,何圣米2,龚佩珍1,唐红芳1,马伟冬3. 双小拱棚小南瓜晚稻高效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9): 1417-. |
[10] |
洪春庚1,宋建喜2. 元胡-甘薯高效轮作栽培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5): 691-. |
[11] |
何圣米1,吴平2,龚佩珍2,唐红芳2. 大棚草莓晚稻茄子2年3茬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3): 334-. |
[12] |
柏超1,4,吕进2,4,宁国云1,4,祝增荣3,4*. 长兴县稻田杂草稻的发生、预防与防治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12): 1974-. |
[13] |
丁潮洪1,王来亮1,王斌2. 茭白单季茭双季茭轮作栽培模式与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10): 1668-. |
[14] |
洪文英1,吴燕君1,汪爱娟2,朱徐燕3. 菜-菱水旱轮作对连作障碍的消解效应及综合效益评价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10): 1715-. |
[15] |
孙萍,沈建生,林贤锐. 延长光照时间对立体种植模式下草莓植株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