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玉红, 王吕, 崔月贞, 等. 轮作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11): 1926-1937.
|
[2] |
孟宇辉, 金文俊, 董召荣, 等.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1): 3357-3365.
|
[3] |
张鹏, 钟川, 周泉, 等. 不同冬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27(8): 1163-1171.
|
[4] |
彭云, 赵正雄, 李忠环, 等. 不同前茬对烤烟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0, 36(2): 335-340.
|
[5] |
刘优雄, 周冀衡, 邓小刚, 等. 不同前作土壤对烤烟生长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J]. 作物研究, 2010, 24(3): 173-177.
|
[6] |
晋艳, 杨宇虹, 段玉琪, 等. 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17(S1): 267-271.
|
[7] |
何俊瑜, 陈博, 任艳芳, 等. 连作对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9(6): 585-590.
|
[8] |
李洪斌, 张杨珠, 廖超林, 等. 烟稻轮作下烤烟的施肥及养分吸收效应[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8(6): 656-661.
|
[9] |
杨扬, 赵润野, 许明晓. 烟草作物布局及烟草轮作制度研究[J]. 种子科技, 2017, 35(6): 68-69.
|
[10] |
苟小梅, 曾兴鑫, 张毅, 等. 烤烟油菜轮作与施肥对植烟土壤磷素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4): 452-458.
|
[11] |
王家顺, 李志友, 陆引罡. 不同轮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9): 25-27, 31.
|
[12] |
刘浩, 周冀衡, 张毅, 等. 不同土壤类型前茬作物对烤烟化学成分和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1(5): 491-495.
|
[13] |
张汉球. 麦烟套种综合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0): 16840-16841.
|
[14] |
贾志红, 易建华, 苏以荣, 等. 烟区轮作与连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比较[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7): 1578-1585.
|
[15] |
方树民, 唐莉娜, 陈顺辉, 等. 作物轮作对土壤中烟草青枯菌数量及发病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2): 377-382.
|
[16]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7] |
赵炯平, 邓小华, 江智敏, 等. 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后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动态变化[J]. 作物研究, 2015, 29(2): 161-165.
|
[18] |
廖恒, 况胜剑, 王文华, 等. 烤烟绿肥的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 2021, 38(10): 62-66.
|
[19] |
蔡兴宏. 烟草良繁田绿肥种植技术[J]. 北京农业, 2015(14): 71.
|
[20] |
代勇, 尹乐, 代先强. 绿肥翻压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20, 14(17): 191-192.
|
[21] |
李集勤, 黄振瑞, 杨少海, 等. 八种绿肥对土壤营养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 2020, 41(6): 24-29.
|
[22] |
查宏波, 赵芳, 陶永萍, 等. 绿肥翻压还田对连作烟地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6): 101-103.
|
[23] |
吴青, 张振臣, 林松, 等. 麦烟套种防治烟草花叶病试验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1991(6): 16-19.
|
[24] |
刘华. 植烟土壤改良和保护技术研究[J]. 植物医生, 2009, 22(5): 42-44.
|
[25] |
刘国顺, 李正, 敬海霞, 等. 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6): 1472-1478.
|
[26] |
闫洪洋, 马宇, 王少峰. 黑麦草对烤烟的掩青效应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7): 110-111.
|
[27] |
任杰, 刘新民, 冯长春, 等. 凉山促进烟农增收种植模式调查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9, 40(4): 84-91.
|